标王 热搜: 小提琴  吉他  笛头  双簧管  电钢琴    长笛  钢琴  古筝  乐器展 
 
首页横幅商城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吹奏乐器资讯 » 竹笛资讯 » 正文

笛子演奏入门教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上海乐器网  作者:www.cn010w.com  浏览次数:321

笛子演奏入门  
    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 吹气。  
    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其原理就如同吹响 笔套一样。  
    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5、要对着镜子常练,休会如何对准气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倚,使气息全部化为笛音。  
吹笛子的姿势  
    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  
    吹笛子的姿势,分立式和坐式两种。  
    立式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重奏、齐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是当身体站定后,两腿直立,两脚分开呈八字形(一脚稍前、一脚稍后。笛尾向右者,左脚稍前;笛尾向左者,右脚稍前)。一般情况下,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必要时才向左右移位。腰部要直。胸部自然张开。头正。肩平。眼前视。双手举起笛管,两肘自然下垂,将吹孔向上(不要过分里斜或外闪)置于口唇中央处,笛管与双唇平行、与鼻梁垂直,或笛身和头部略向笛尾方向倾斜,笛头笛尾前后一致。  
    在合奏或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式。  
    坐式上身与立式相同。坐位高低要适当,凳子太高、太低都会防碍正常呼吸。坐式最好不要架腿,两脚分立才坐得稳定。  
    持笛的方向,即向右方还是向左方持笛的问题,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决定。这对演奏来说毫无妨害。但从笛子改革,从演卖者兼学多种笛,从参加合奏时求得统一等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以向右方持笛为宜。这不是说要把已经习惯于左方持笛的都改过来,而是建议初学者从开始学吹起便形成右方持笛的习惯。本书是按右方持笛讲述,若属左方持笛者,做反向理解。  
    持笛按孔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指肚按孔法。即以右手无名指、申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中指略靠里),分别依次开闭第一、二、三孔;右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托于笛身下方(约第三、四孔之间),小指指尖随附笛侧,与其它手指相配合,时起时落。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中指略靠里),分别依次开闭第四、五、六孔,左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托于笛身下方第六孔与膜孔之间稍偏外侧,距第六孔约一公分左右,小指指尖同样附于笛侧,与其它手指相配合,时起时落。  
    另一种是指尖按孔法。基本方式与指肚按孔法一样,只是左手用指尖按孔。用左手指尖按孔时,手指屈度较大,左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则需移至第五、六孔之间的下方内例托笛,食指第三节指肚与指掌关节处斜托于笛身下方外侧。右手手指的按孔和指肚按孔的形式基本相似。  
    目前一般多采用指肚按孔法。这种按孔法,手指自然弯曲,肌肉较易放松,尤其适用于滑音、飞指等技巧的演奏。当然,这种优点主要是就常用的曲笛、梆笛、中笛来说的。并不见得在所有笛子上都适用。如选用更长大的曲笛时,由于音孔间的距离相应增宽,采用指肚按孔法,手指就够不上,采用指尖按孔比较适宜。吹奏中拇指、小指与下腭相配合,起着一种保持笛身稳定的作用。  
    由于手指直接开闭音孔,有可能在音孔上作抹、滑、飞、颤等的技术处理,使笛音细腻多变独具风格。这是我国笛子的一个特征。  
呼吸的方法  
    吹奏的呼吸是指吹奏中气息的运用,正确运用呼吸对于吹奏管乐器十分重要。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可能学好吹奏,还会影响身体的建康。呼吸方法得当(合乎生理要求),除了吹奏上的需要,还能使吹奏者肺活量增大,从而扩大血液与气体的交投,促进血液循环,旺盛代谢作用。横隔膜的运动也能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这样反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间肌参与进行的呼吸形式叫胸式呼吸。这种方法吸气量虽相当大,但由于横隔膜处于被动,致使吸气量仍然受到限制。同时,由于肋骨支撑,肋间肌的伸缩力受到制约,缺乏弹性,不易控制。运用这种呼吸方法吹奏,往往感到气不够用,发音也不能达到结实有力。  
    另一种呼吸形式是,主要依靠胸廓下部的腹肌、腰肌和横隔膜的运动进行,叫腹式呼吸,也即所谓丹田式呼吸.这些部分的肌肉灵活,富有弹性,伸缩幅度也较大。但由于胸廓中、上部肋间肌处于被动,也限制了吸气量。运用这种呼吸方法吹奏,吸气较为轻易、迅速,只在吹奏较短乐句和进行急速换气或呼气很强的情况下较为适用。  
    上述两种呼吸形式联合运用称作胸腹式呼吸(混合式)。这种呼吸形式整个呼吸系统都积极参与工作,因此,吸入肺叶的气体也较上述两种呼吸形式要多,吸气以后,胸腔中、下部、腹部和腰部有一种充满气息的感觉(虽然气息是到不了这些部位的)。由于横隔膜的积极参加,所以,吸气也轻易、迅速。同时由于整个呼吸系统的协调工作,使得各自承担的负荷相应减小,疲乏度相应减轻。因此,吹奏时运用这种呼吸形式是合适的。  
    这种呼吸形式运用于吹奏时的具体情况和过程大致是这样:   
    吸气:吸气时,胸腔下部和腹腔自然、明显地向四周扩张。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膈膜随之下沉,肺部也随之扩张,扩张后的肺叶中的气压,低于空气中的大气压,因此,空气被源源吸入肺叶内。这就是呼吸的第一阶段--吸气。  
    吸气后,胸廓中、下部和腹部鼓胀。小腹下端呈微向里收状。后腰部、臀部呈微向上提状。肚脐部呈微向下斜状。这样的吸气,好像灌暖瓶,是从瓶底越灌越高、越向上,大量空气贮藏于下方,而胸腔上部反而觉得比较松畅。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吹奏,才可能有效地发挥腹肌、腰肌和横隔膜等的控制作用。吸气时,胸、腹不要挤压,双肩不宜上耸。  
    体会吸气的方法,可以首先将肺叶中暂存的气体,全部慢慢呼出后,稍停片刻,在全身较为放松的情况下,再行吸气。这时,胸、腹腔内立刻就会有一种冷气进入的感觉。这时的吸气方法和气体贮藏的部位就比较正确。这种吸气运动,还可在深呼吸时得到准确的体会,例如:当我们进行了剧烈的体育活动之后的深吸气,闻香味时的深吸气,以及打喷嚏前急速有力的深吸气等。吸气用鼻、用口,还是口鼻共用,视演奏需要而定。吸气忌带声响。   
    吹奏中的呼气,要求腹肌、腰肌、横隔膜等作有控制的收缩,气息有节制地向外输送。胸、腹腔在吸气时所造成的较大容积缓慢缩小(声乐中的“保持”。吹奏中应基本保持这个状态)。这样,才能满足演奏乐曲的需要,满足管乐器对呼吸技能的特殊需求。  
    吹奏中控制呼吸的力量总是依靠腹肌、腰肌、横隔膜和肋间矾等的收放。呼出的气息也总是从下向上推动。气息的流通好像放风筝,总有一条线拉着风筝。风筝在上方无论飞得多高,总是由下方操纵着。  
    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吸气方法,找到了气体贮藏的准确部位,气也能够吸得深吸得多,但吹了几小节,甚至几拍以后,就很快感到气不够用,口干舌燥。这是由于呼气时,腹肌、腰肌和横膈膜以及肋间肌缺乏控制的缘故。好像一个气球,本来存有大量气体,把口子一松,-下就泄了气。因此,还必须很好地掌握呼气的控制。  
    体会呼气的控制,可以在腹肌、腰肌和横膈膜等保持吸气状态的前提下,首先将吸人的大量气体呼出少许,使胸腔稍放松,然后开始慢呼,呼气要细而集中,像吹走浮在一杯茶水上的一片茶叶似地一直呼下去。这时,腹肌、腰肌和横膈膜以及肋间肌等正在收缩。训练到能自觉地运用这种能力,便基本掌握了呼气的控制。  
    吹奏中的呼气大体可分两种:  
    ①阳(缓吹):吹奏时,气速较为缓慢而平稳,气流稍粗。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较小,比较放松。  
    ②超吹(急吹):吹奏时,气速较为急促而有力,气流稍细。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较大,比较用力。  
    从筒音算起,笛子的基本七个音属于平吹的范踌,笛子基本七音以上的八度音属于超吹的范踌。  
    吹奏中,要注意吸气量不要达到极限,也不要每次都吸得一样多,应根据乐句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具体要求进行吸气。  
    同样,吹奏中的呼气也不应达到极限,而应在肺内还存有一定量的气时便进行换气。否则,不但吹奏中的换气不易迅速,影响演奏的顺利进行,还会因慢性缺氧,影响身体健康。  
    呼吸过程中,要使呼吸道畅通无阻,这对正确运用呼吸也是极为重要的。  
吹奏的口形  
    吹奏的口形是指吹笛时口的形态。口形与发音直

更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条款 | 积分规则和购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2040803号-7

360图标 征信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