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上流行一种普通的看法:一切从娃娃抓起。足球从娃娃抓起;计算机从娃娃抓起;音乐教育何尝不是这样呢?学前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启蒙时期,是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许多著名的音乐家无不得益于这个基础时期的正确教育,更多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童子功”的培养。当前,从小重视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与培养已成为社会普遍的共识,但由于在认识和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错误,致使学前音乐教育走进了误区。
误区之一:教育投资的盲目性。因材施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教育原则,但有些家长却忽视了这一基本原则,在教育投资上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先天的条件,而是盲目投资,一哄而上。似乎在众多的特长项目中惟有音乐可以选择,结果却事与愿违,没能得到理想的投资效果。据调查,在这种盲目投资行为指导下参加音乐学习的学生中,中途辍学者不占少数,余下者也效果平平,大多仅是在维持。所以,应提醒家长,投资立脚点选项要准确,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有在学习上所需的先天条件。
误区之二:选择学习专业上的主观性。在选择学习专业上,有些家长以自己的好恶代替孩子的兴趣。还有些家长则人云亦云,照搬别人的经验。结果,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加上引导不利而事倍功半。在选择学习专业上,以学钢琴、电子琴的学生占全部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学习那些我国传统民间乐器和南洋管弦乐器的人数却少得可怜。这样的选择方法不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习受到影响,同时也给师资造成一定困难,使教学水平大打折扣。当然,钢琴是一种很好的乐器,它要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但同时它对学习者的条件要求也很高。电子琴的演奏需要多方面的音乐知识,加和声、节奏、节拍等,很难驾驭。多数学生是在电子琴上练钢琴,这种方法实在不妥。
误之三: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音乐教育的过程不单单是技术传授的过程,更重要是开发智力、提高音乐素质的过程,对少年儿童来说后者更为重要。许多教师、家长只重视对孩子技术的传授和提高,而忽视了对其基本音乐素质的培养训练,这一点是绝对错误的。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学生从小进行全面的音乐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它同时也去提高技能技巧的保证。单纯地、刻意地强调技术的提高是不可取的,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是培养一个具有高度音乐感受性和音乐素质的人才,还是训练出一部音乐机器。
误区之四:盲目追求考试级别。考级是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而设立的一种制度与标准,其意义在于更好、更科学地规范音乐业余教学活动。但有些家长不能正确对待考级制度,致使考级的日的走入了误区。有些教师与家长为了某种日的,刻意地追求高级别,所报考级别与学生水平不符。为了考上高级别,甚至打破了止常的教学进度与计划,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严正影响。可以说,这种做法从根本上就违背了考级制度的初衷,失去了考级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