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对浪漫派兴趣不大,对小提琴尤其少兴趣,最近却越来越喜欢帕格尼尼了,正好比对李斯特的激赏。今天特意借来一盒小双张:《Best of Paganini》,不同名家的录音。
这个人跟李斯特,真是二难相遇啊。炫技决非肤浅的代名词,只要你有足够的力量创造出足够的理由,那就不是“炫”了,而是技术跟想象力互相带动,舍此不能。
帕格尼尼是有品的浪漫派,跟以后越来越甜软松散的浪漫派不同。因为技术高,故手段多,进而能实现他的想象。他对情绪的表达十分细腻,而且在我看来是不俗的――尽管玩杂技有媚俗之嫌,可是他的旋律和情感都很复杂,主题丛生,变化无穷,而且敢于粗砺和奔放、狂野,也不避“优美”,虽然他是很少从头到尾都优美的。他悲怆(姑且认为我感觉的悲怆就是真悲怆)的时候把感情放射得很大很开,但不做作,因为他有强大的细节支持,不空,所以不“假”。
《24狂想曲》中的某首,后来被钢琴家一用再用,成为《根据帕格尼尼主题改编的变奏曲》,长得太“宽”了。在小提琴上演奏的原作,有种尖亮甘甜的感觉,像香槟的感觉。
总之,不管风格如何,只要足够强有力,就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你朴素,就可以让人看到朴素的好处;你华丽,就能让人看到华丽的好处。从帕格尼尼那里,我就觉得华丽是好的,因为它牵动人的感情全方位地释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