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史上,拉赫玛尼诺夫(S.Rakhmaninov,1873-1943)往往只被列为作曲家,人们似乎遗忘了他还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他堪称钢琴巨人,二十世纪钢琴大师之一。拉赫玛尼诺夫出身俄罗斯贵族,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9岁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少年班)师从捷米扬斯基(V.Demiyancky)习琴。12岁转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拜兹维列夫(N.Zverev)、济洛季(A.Ziloti)为师,同时随阿连斯基(A.Arensky)、塔涅耶夫(S.Taneyev)等学作曲技术理论。拉赫玛尼诺夫毕业时,拿了钢琴演奏专业及作曲理论专业两份文凭。
拉赫玛尼诺夫从事钢琴演奏、作曲和指挥,1899-1909年期间曾赴欧美演出,奠定了作为一个钢琴家的国际声誉。1917年俄国10月革命彻底改变了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生活,全部家产被当局没收,他无所选择,只有出国,从此一去不返。一个40多岁的人还要到国外四处闯荡,他的心情是忧郁的,前景是渺茫的。在此后的26年中,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放弃作曲家的名声而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钢琴演奏家之一。
他对当时整肃异己的强权深恶痛绝,招致其音乐作品在前苏禁演,他被列入另册,成为“不受苏联欢迎的人”。他爱祖国,祖国不爱他。为了音乐,为了自由,他牺牲太多了,只好把全部精力投入钢琴演奏,而不愿多说一句话。其实,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音乐家,苏联卫国期间,他经常开音乐会募捐献给祖国,表达一份赤子之心。他也曾表示过回归祖国之愿望,可惜逝于他乡。
1920年起,拉赫玛尼诺夫加盟RCA,录制了大量的唱片,RCA1992年推出的《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演奏全集》(RCA 09026612652 10CD),几乎收入了他所有的演奏录音,极为珍贵。生不逢时却又生逢其时的拉赫玛尼诺夫,生前世人忽视了他的音乐作品,死后世人遗忘了他的钢琴演奏,这是音乐史上的一大遗憾。
这款《拉赫玛诺尼夫钢琴演奏集》(BMG/RCA 74321-95089-2 日本版)是根据1925-1942年78rpm唱片采用24BIT/96KHz录音技术翻制而成,虽仍有“针音”,但尚能辨听出拉赫玛尼诺夫演奏的音乐魅力。CD内容全是拉赫玛尼诺夫最喜爱演奏的钢琴曲目,有巴赫《萨拉班德》(第四帕蒂塔第三章)、亨德尔《咏叹调与变奏曲》(第五羽管键琴组曲)、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肖邦《少女的祈祷》、舒伯特《流浪》《小夜曲》《降A大调即兴曲》、李斯特《第二波兰舞曲》《侏儒》、门德尔松《纺车之歌》《F大调练习曲》《a小调练习曲》、格鲁克《旋律》、舒曼《走私者》、帕德雷夫斯基《G大调小步舞曲》、施特劳斯《人仅活一次》(圆舞曲)等。
拉赫玛尼诺夫身材高大,有一双大而有力的手,手指灵巧,触键敏捷,他的演奏虽然是古老式的手指弹奏法,能量却很惊人,能产生强而有力的戏剧性音响效果,琴技卓越。他的Rubato(伸缩处理)“夺”“补”适度,运用得当。他的Pedal(踏板)运用是手指而不是脚,每一个音符都是那么干净,乐句从不含糊,既是最复杂的经过句也是那么清晰。拉赫玛尼诺夫是理智型的钢琴家,他的演奏是按照作品的历史背景来演绎的,在他身上始终洋溢着宽厚、深沉的心灵表白及宏大、激情的音乐表现,他的演奏似乎在倾诉出整个时代的痛苦和期望,这是许多钢琴家不能比拟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