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部作品,2旧3新,构成了昨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上海之春”开幕式“城市交响”音乐会的演出内容。无论是新作还是旧曲,对现场的听众来说,大多是初次聆听。但是,与名家名曲音乐会相比,场面照样热烈,气氛照样典雅。
奚其明的抒情音诗《向往》,最初上演于1981年春天,虽然时过境迁,但乐曲中把生活的希望、爱情的憧憬、生命的向往,寄托于春天的抒发,仍然十分鲜明。陈其钢的组曲《五行》创作于1999年,喜欢用音乐触摸心灵的他,在完成了这部作品后,曾为自己重技法而轻境界感到遗憾,想不到的是,《五行》不但为他带来了不少奖项,还成了他上演率最高的一部作品。昨晚乐曲刚开头,就让人感到技术运用的纯熟自如,配上了多媒体影像的演奏,虽然给《五行》设置了一些规定情境,但对许多市民来说,却增加了理解“金、木、水、火、土”与外国文化关系的途径。
“城市交响”音乐会的3部新作品,紧扣着“上海”的主题,尽管都是世界首演,但在听众中激起的反响却相当热烈。赴法国定居已有20个年头的许舒亚创作的《韵》,借助江南小曲《紫竹调》的旋律,来表达多年来对上海的思念。熊郁菲和徐晓英这两位女高音的无词演唱与乐队的呼应,也让听众能感受到作曲家心目中对上海城市活力的描述。许多人对郭文景的笛子协奏曲《野草》叫好不迭,长眠于地下的鲁迅,使作曲家对上海的印象添上了“深沉凛冽的一笔”。唐俊乔在首演了郭文景的《愁空山》之后再度首演《野草》,充分体现了作品的情绪变化和情感深度,也展现了这位笛子演奏家的功力。
相对来说,法国作曲家雷内鲍克斯创作并指挥的《新上海交响乐》,配上了展现上海新貌的影像之后,更似一部城市形象音乐片。在音乐中,处处能感受到这位法国人在上海的喜悦和激动。显然,这位法国现代作曲家也充分兼顾到了大多数听众的音乐习惯,音乐风格显得比较传统和稳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