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今年贵州省“五个一工程”电视剧奖的四集侗族音乐风情电视剧《侗歌声声》,是一部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的作品。《侗歌声声》是我省摄制的第一部音乐风情电视剧,由省内的剧作家和音乐工作者创作,贵州省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制。导演刘元波,摄像刘培福均是省内资深的电视剧艺术工作者,演员也全部来自省内。该剧是近年来我省在电视剧创作上的一次突破。主要反映了居住在黔东南黎平、从江、榕江等地的侗家儿女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在科技的帮助下,脱贫致富,团结合作奔小康的故事。
黔东南是我省以民族风情见长的旅游胜地。作为一部反映侗族群众生活的音乐风情电视剧,《侗歌声声》使用诸多的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了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风情和生活习俗,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在剧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的风雨桥,别有风趣,建筑精巧的侗家鼓楼,让我们领略了侗乡独有的建筑美;原生态的哆耶舞、芦笙舞、踩歌堂让我们看到了侗族的舞蹈之美;侗家人精巧的穿戴和琳琅满目的银饰,让我们领略了侗族的服饰美;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行歌坐月、拦路歌,敬酒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侗族人民淳朴的民风和奇异的生活习俗,也使我们听到了侗歌的音乐美。剧中还有大量的侗族生活习俗的展示,如侗族群众爱吃的红糯米饭团,腌酸鱼,侗族妇女纺纱织布的情境,侗族妹子给小伙子绣鞋垫等。这些侗家风情习俗的展示,是随故事的发展而浑然天成地融合在情节中,做到了既没有顾此失彼,又合情合理,实属不易。
侗乡素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称。侗族人信奉“饭养身,歌养心”之说,有如天籁之音般的侗族大歌更是让侗族音乐的名声远扬。在《侗歌声声》的音乐中,创作者吸收了诸多侗歌的元素和表现手法,侗族大歌“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在剧中的合唱、重唱和对唱中得到很好的展示。从拦路歌的诙谐逗趣,到踩堂歌的高亢奔放,从行歌坐月中姑娘小伙们对歌的低回婉转、曲调缠绵,到敬酒歌的轻松舒展、节奏自由,无不体现出侗族音乐的美妙多姿。在行歌坐月,敬酒对歌等几场戏中,编导者还直接引入了几段原生态的侗歌,取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总之,在这部剧的音乐创作中,达到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境界。
剧中对侗家儿女的爱情描写,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在分量的轻重,着笔的浓淡上,几条线索主次分明,齐头并进,既相互牵连,又互为补充。在剧中,亚郎与娥美,果妹与阿龙,如花与补仁,潘老松与奶珠玉,几对恋人的感情发展有的好事多磨;有的峰回路转;有的浑厚如成年的老酒;有的清新如含苞欲放的花蕾。虽然这过程中有起伏,有波折,有相互之间的各种误会和纠葛,但最终都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就像剧中唱到的那样“金灿灿的崭坦衣枝头,甜蜜的爱情藏在心头”。
在道具的使用上,也可看出编创人员的独具匠心。剧中介绍了许多侗族群众日常生活常见的用具,拦路迎客有吹奏的芦笙,行歌坐月有自制的牛腿琴、琵琶,以及亚郎心烦意乱时吹奏的木叶等。这些道具的出现,都适时地表现出侗族群众平时的生活习俗与娱乐方式。剧中着重刻画了一个独木梯的三次出现,第一次,奶珠玉为了让喜爱有加的阿龙秘书去追求果妹,特意叫潘老松找来了木梯。第二次,补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在娥美借住的吊脚楼下唱歌向娥美求爱,还想用木梯进入娥美的房间,被如花迎头一盆水浇了一身尽透。第三次,是亚郎与娥美误会冰消后,亚郎顾虑全失,勇敢地用木梯进入娥美的房间,二人重续旧好,感情得到了升华。三次出现,让木梯传情这一侗族特有的奇异风俗与情节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纵观全剧,也有一些值得斟酌的地方,比如有的情节的设计铺垫不够,过于牵强,有的细节的真实性也值得推敲,但是瑕不掩瑜,《侗歌声声》不失为近年来我省电视剧创作中的一部佳品。期待着我省的电视艺术工作者拍出更多更好的,宣传贵州,介绍贵州的好作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