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小提琴  吉他  笛头  双簧管  电钢琴    长笛  钢琴  古筝  乐器展 
 
首页横幅商城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弹拨乐器资讯 » 古琴资讯 » 正文

怡园与古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裴金宝  作者:上海乐器网  浏览次数:104

      晚清园林当以怡园为胜,琴、石、诗、画多有征聘珍品,造园手法,博采众长,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集锦园”。其中的琴会雅集久负盛名,留韵古今。 
      园主顾文彬因爱琴好石,而筑琴室,取名坡仙琴馆。据传顾氏曾在此馆内藏苏东坡的玉涧流泉古琴,并供奉苏东坡之像,以示对苏氏的景仰之情和自己的高洁风雅之举。馆内旧有对联:素壁有琴藏太古,虚窗留月坐清宵。琴馆西侧是石听琴室。南面长窗坐槛,西北窗外立二石峰,其二石躬腰曲背,形如二位老翁侧身听琴。室名因此而生,其用意颇深,有唐人刘长卿诗意:“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既然今人不爱“古调”,但让顽石听了。 
      石听琴室构造特别,顶有船篷式杉木天满,天满为木板顺纹铺饰,圆弧呈南北走向。如此构筑,从音响学原理来分析,弧面顺纹铺木之屋顶,对声音的快速传递及扩音共振有良好的效果。再看东西之壁,铺有与天满木板方向一致的全满式衫木夹板墙(西有冰纹饰花窗),解决了砖墙声音反射产生的回音干扰。此做法显然是继承了古人早就发现的木材顺纹传递声音的速度比其他材料快、以及木材能够产生二次共鸣这一经验,又独具匠心,无愧于妙品之誉。琴室南北各安有长窗五对,此窗特长,窗头直至屋檐,窗脚离地二尺。此作当是考虑春夏秋三季开窗面南操琴的需要而设。琴室之北,一条回廊逶迤而过,室外有山石荷莲小院,假如夏日在此,但闻南风习习,荷香阵阵,桐叶沙沙,琴音泠泠,沏茶品茗,倚石闭目,养神听琴,妙不可言。皆知园林里的花草都有寓意。琴室之南养有缸莲,六月当有幽香来;室北植有桐,梧叶亦能舞秋风。自古选琴,面板用桐,底板用梓。桐梓便成了琴的雅称。传说桐为凤凰所宿之树,而音律的产生据说就是从凤和凰的鸣叫声中启迪得来的。桐琴如此关联,琴室之旁植桐,确有丰富的含义。 
      坡仙琴馆、石听琴室,与北面取意落涧奔泉的玉虹亭,构成以琴为中心的一组景区,室内主人操琴,室外二石倾听,琴声和着飞珠溅玉之音悠悠回荡,从而烘托出高山流水得知音的意境。此组景区,由诗、词、书、画、匾额、典故与景物融为一体,尽显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美、自然美、艺术美和意境美。 
      琴,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琴棋书画,琴为首,在中国古代乐器中也是琴的身份最高。孔子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思想,认为弹琴能提高人的道德情操和净化社会风尚,起到“养正去邪”的目的。孔子的观点一直影响着后人,弹琴成为中国文人的必修课,古琴也逐步演变成文人琴,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琴文化。 
      怡园园主顾文彬为弘扬琴文化,于1919年仲秋,与琴家叶璋伯、吴浸阳等人,特邀上海、扬州、重庆、湖南等地琴人30余人,相聚怡园举行琴会。众人研讨琴学,切磋琴艺,还分别演奏了《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石上清流》、《雁过衡阳》等古曲。随后又对各地琴人所携的十张藏琴的琴名、琴式、断纹、题识等进行汇考,并一一加以记载。李子昭兴致勃勃作《怡园琴会图》长卷,与会琴家纷纷题咏,以志琴会之盛。叶璋伯为鸿雪留痕,特地镌石藏图。整个活动在中国近代琴学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自此,怡园琴会便成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动。1935年,琴家在怡园雅集,为大兴琴学,弘扬交流,琴家倡议成立“今虞琴社”。然而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怡园琴会渐渐消声哑音。 
      直到1992年,享誉国内外古琴界的著名古琴家、吴门琴派的代表人物吴兆基,著名古琴家徐中伟、叶名佩,及吴门琴社琴友十余人欣然应邀,再继怡园琴会,绝响多年的古琴声又在怡园回响,延绵至今。 
      光阴如梭。今年是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又值吴门古琴宗师吴兆基诞辰100周年,金秋时节在怡园举行纪念活动,八方会聚,老少咸集,追忆往昔,共研琴学,共扶大雅元音,琴风流长,怡园琴会有传矣!

更多:

 
关键词: 古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条款 | 积分规则和购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2040803号-7

360图标 征信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