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音乐节自 1998 年创办以来,在以高质量的节目、专业化的管理、富有成效的运作形成自身独有综合优势的同时,公益项目的策划运作模式与资源开发利用为让音乐走近更多爱乐者身边、为中国音乐发展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启示。其中,大师班、音乐会、音乐导赏皆是光彩迷人、特色各异的亮点。
大师班:从专业尖子到业余票友
在大师班上,众多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大提琴家、钢琴家、歌唱家、作曲家以艺术家与教育家的双重身份,走进音乐节的大门,成为国内音乐学院引进“外援”的有力支持和必要补充。
2008年音乐节为公益项目注入新理念,总计38项之多的公益活动,大师班竟超过一半;而那一次大师班的最大亮点则是全球华人的骄傲郎朗,他为音乐节演出8场10部协奏曲,并在保利剧院举办800人的公开课。北京乃至全国专业和业余学习钢琴的青少年,大多数“冲”郎朗大师班而来,琴童和琴童家长以郎朗为向艺术塔尖冲刺的始发动力和终极目标。
音乐会:从被动接受到自觉修为
从第二届开始举办的免费儿童音乐会大约已举办过11套12场演出,这已成为了孩子们年年金秋收获的珍贵的音乐礼物。
纵览这十余年的演出,人们印象最佳最深的莫过于2001年,美国哑剧表演艺术家第一次为“听”《彼得与狼》的小朋友,增添了更多“看”的形象妙趣;2003年,李心草率中国少年交响乐团和北京舞蹈学院的孩子们表演“鹅妈妈”,这是音乐与芭蕾的结合。2006全球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英国国家少年交响乐团现场演奏《莫扎特神奇之旅》,再次以同龄人作“镜子”,照亮台下小听众的心灵,再度唤醒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憧憬;2008奥运之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免费儿童音乐会的一个重要的新亮点,在正式开演前安排“器乐狂欢节”,更是为那些尚未学习乐器的孩子,提供了零距离认知、触摸乐器的无穷乐趣……
导赏课:从无意感知到有备而来
中国音协党组书记徐沛东曾肯定,北京国际音乐节是北京市文化建设的一个标志性的成果,其艺术成就影响着北京听众审美心理的变化。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吴祖强认为,举办音乐节的价值在于以高端文化去影响大众娱乐。如果整个社会文化素质提高了,娱乐性质的音乐品位也会随之提高,从而促进音乐艺术健康发展。
第11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音乐会导赏正式引入公益项目,这是对欧美演出市场“音乐会前讲座”的成功借鉴,在北京的音乐会和歌剧听众群中,已培养起“预习功课”的良好习惯。许多人开始认同,音乐会导赏是音乐会预习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