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艺术教育考级成功后遭遇学生罢练―――
每到假期,各艺术项目业余考级的门前都会排着长长的队伍,每年小升初的“战场”上,众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奔波在各重点中学特长生测试考场之间。考级考到头了,升学任务完成了,我们的艺术教育还要继续吗?孩子们是否也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因为有不少孩子是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之下学习艺术特长的,任务完成后乐器连碰都不想碰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升学后学习压力增大,在权衡利弊之后,既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只能艺术给文化让路了,毕竟高考是第一位的。难道学习艺术仅仅作为升学的敲门砖吗?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家教困惑◎多年的辛苦学艺路说断就断了.
范永忠的儿子今年上初一,在一所市重点中学初中部实验班。上周五一回家,他就狠狠地把竹笛甩到自己的床上,向父母发誓从此再也不吹笛子。原因很简单:从幼儿园吹到现在,感到非常厌倦了。
提起儿子当年学吹笛子,范永忠说当时的目的比较功利:家附近有一所知名小学有乐队,需要竹笛特长生。于是,他带着还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在朋友的介绍下拜师学吹笛子。经过六年的勤学苦练,儿子不仅轻松通过了业余十级的考试,还凭借这项特长顺利升入心仪的重点小学和初中。
“我一点也不喜欢吹笛子,但我又觉得不练对不起父母的辛苦。”范永忠的儿子说,“我知道我不是吹笛子的料,其实父母也知道,因为他们都五音不全。但是,我知道父母是想让我找一条上好学校的捷径。但事实证明,这不是捷径,而是痛苦的抉择。上小学的时候只能听父母的,现在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该自己做主了。”
三把小提琴放在客厅的书柜上,落满了灰尘。对家里这样的场景,初三女生孙晓婷很尴尬地说,“小提琴已经放在那里一年多没有摸过了,小提琴的技艺估计连四级水平都达不到了,我也从不在同学跟前提起自己曾练过小提琴,而且还通过了业余9级的考试。”
曾经带着孩子在求艺道路上奔波的家长对此很是无奈,看到孩子如此荒废了艺术,都感到非常痛惜。这么多年,孩子学习艺术不光吃了很多苦,而且学费支出、置办乐器也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可是,曾经让家长们引以为豪的艺术特长,现在的乐器都成了家中多余的摆设。
中央音乐学院一位知名教授告诉记者,许多琴童过了八级甚至十级,考上中学后就将琴放在盒子里再也不拿出来。“十级真的不能说明一个人的弹奏水平有多高,而且现在一些音乐老师也实行应试教育,就练要考的那几首曲子,这对孩子的音乐素质有时是一种伤害。”这位教授说,“吹拉弹唱是一种技艺,一年不练,六级都考不过,一直都不练,就等于白学了。”
但许多家长正在面临这样的困惑:在升高中、考大学更看重文化课成绩的“大考”面前,孩子们的“吹拉弹唱”、“跑跳投掷”等特长还要不要保持下去?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孩子会不会因发展特长而影响学业?影响了学业耽误了上好学校怎么办?但要说一下子不让孩子练了,已经练了6年乃至8年的艺术特长突然就放弃了又觉得可惜,万一孩子将来能成个“艺术家”而现在没有坚持岂不是太可惜了?◎专家观点◎孩子感觉学习压力大放弃特长是明智之举
其实对于许多钢琴、芭蕾等过了八级、十级,并因此敲开了重点中学大门的学生家长来说,也觉得孩子继续练习“特长”已经成为一种压力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黎陆昕说,“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学习压力大,就让孩子放弃了。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成为专业人员其实孩子的压力会更大,不是每一个人的专业技能都能使其成为一个专业的人员。”
同时,黎陆昕也指出,许多家长是功利的,完成了专业八级十级,成为上重点中学的一个条件,这个任务已经完成,当然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上多投入些精力。但如果能掌握一种艺术技能对孩子来说倒不是一件坏事,这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美的影响很难具体说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是对于识别真善美是非常有益的,一个人能感受美,是一个民族素质整体的一部分。黎陆昕说,“不过我们害怕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身上压很多东西,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一方面又忽略了对孩子学习之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要全面,家长也要认识这个问题,掌握好度的问题。”
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家庭与社区教育研究室主任戴双翔博士指出,本来,孩子在学习之余,练练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既可以掌握一些艺术知识和技巧,又可以开发智力,陶冶性情,是完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艺术考级作为检验孩子艺术学习成果、促进孩子进一步学习的手段,其作用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当前,在形形色色的物质利益和功利主义的驱动下,艺术考级却变得完全走调了,在升学利益的诱惑下,无数孩子被强拉硬拽地往考级路上逼,他们的童年被剥夺,兴趣被扼杀,神圣而严肃的艺术被扭曲了、玷污了。◎应对策略◎是否停止艺术学习要看重孩子选择
上中学停止艺术学习,对孩子的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黎陆昕认为应该多进行正面比较,孩子有一些文娱的技能有什么不好呢?重要的是,我们让孩子停止专业的学习是否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孩子在文艺方面已经有了如此的投入,是否有成为专业人士的可能。
让孩子在家长的意愿下成长,是现在家长的普遍心态。我们对孩子的期待要科学,要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上。作为家长,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心态如何,这是最重要的,孩子是否有兴趣,是否愿意学习下去,接下来就是对专业人士要求一个对孩子的评价,是否具有学下去的可能,也就是孩子的天赋是否足够,最后是一个总体的判断。要知道,在文艺的道路上发展,要比在其他岗位上成长艰难得多。在别的岗位上,你还算是有特长的,而在文艺的路上,这个特长也就不存在了。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是需要兼顾还是彻底放弃特长抓学习这个问题上,家长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在学习的间隙,练习一下特长,也是很好的一种放松的办法。
戴双翔博士建议家长,如果孩子学有余力且确有兴趣,家长不妨引导孩子继续把琴练下去,否则还是罢了吧!让孩子生活得开心比什么都重要!当下的生活幸福比未来的周密筹划可能重要得多!有哪一个家长,能为孩子筹划、安排一辈子?艺术成才路上的独木桥,又有多少人能通行无阻?
尽管教育专家反对家长逼迫孩子继续练琴,但他们指出,适当从事艺术或体育活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会带来很多好处。为此,教育专家建议诸多有想法的“十级琴童”和他们的家长,即便中学学习压力再大,也可以抽出点时间练习琴艺,把其作为生活的调剂和休闲。也许琴艺对现在的生活影响不大,但其肯定会对孩子在大学以及走上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家长可以想办法疏导孩子,试着将琴继续练下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