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希腊文化年的系列演出于,国际知名的北京交响乐团将于11月16日(星期五)19:30,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与倍受国际赞誉的著名希腊钢琴演奏家季米特里・斯古洛斯合作演出,演出作品包括著名希腊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的作品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北京交响乐团的演出作品包括詹尼・赫里斯图的《凰之声》(Music of the Phoenix),扬尼・克塞纳基斯的《乔契斯》(Jonchaies),尼科斯・斯卡尔科塔斯的《希腊舞蹈》(36 Greek Dances),以及乔治・库门塔吉斯的《走向深夜》(Journey into Night)。
这些作品大多是上世纪当代希腊音乐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它们是欧洲音乐的代表作品并对本世纪的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届时中国观众将有机会欣赏到这些作品的全新演绎。世界上的知名乐团都曾是这些作品的追随者,这为当代希腊音乐创作在国际音乐界赢得了无以伦比的领导地位。 詹尼・赫里斯图:《凰之声》
1926年生于埃及首府开罗市郊的赫里奥波里斯,1970年在雅典的一次交通事故中逝世。与20世纪其他的作曲家一样,他的一生彰显着极具个人魅力的艺术人生。他从未正式就读于任何专业院校,因此他一直视自己为自学成才,通常他的音乐大都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此外,他还在作品中以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揉合了心理学、宗教、精神、炼金术以及文学等元素。他所有的作品在风格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着独特的停顿方式,但在运用他的哲学和审美原则时却能够贯穿总体一致性和连贯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后期的创作作品中,具有戏剧性甚至互动性特点并结合了多个元素的“元音乐剧”对1970年后的音乐发展,甚至现代音乐戏剧都具有前瞻性的意义。
他的作品《凰之声》 (1948/49年)取材于埃及关于鸟的神话。神话中,那些鸟儿可以感知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之期,为了从灰烬中获得重生,它们将坠入火海。詹尼・赫里斯图的音乐作品的独特特色从该作品中可见一斑:开始时曲调平静、结构平稳,随着音乐的深入,音量不断增高,结构强度不断增加,并更加多维化,随之进入高潮阶段(在他后期的某些作品中,该阶段曾几近歇斯底里),然后,音乐又突然恢复了开始时极度平静的状态。詹尼・赫里斯图采用的十二音形式,明显受到斯特拉文斯基、贝尔格和电影音乐的影响。
扬尼・克塞纳基斯:《乔契斯》
他是一位先锋爵士作曲家,他的音乐曾为1945年后的音乐带来了一场革命。他是继Varèse之后,首次以声乐新观念取代传统音乐思想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属于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时代,作曲、建筑学、哲学、数学、逻辑学以及信息技术都被纳入了他庞杂的作品之中。
在他的代表作《乔契斯》(1977年)中,乐队成员多达109人,由Radio France进行音效调试,并于1977年由Michel Tabachnik和法国国家乐团首次演奏。
该作品的音乐展开过程波澜不惊,整个乐团井然有序的进行曲调转换。作品的大部分乐章都充满了火山般的爆发力,但其余部分的平静和抒情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乔治・库门塔吉斯:《走向深夜》
新一代最有天分的作曲家之一。他在1992年成为唯一获得罗马大奖(Prix de Rome)的希腊作曲家,该奖项从1803起曾授予卓越法国的作曲家柏辽兹、古诺、乔治・比才和德彪西。他曾荣获罗马的Villa Medici的奖学金,在该学院学习时,他创作了歌剧《Bacchae》。他的音乐风格特点是不断探索新风格及独特的音乐敏感度。作为扬尼・克塞纳基斯的门生,他早期曾受到欧洲先锋爵士风格的影响。他曾坦言,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试图创造自己的音乐体系。已创作100余部作品的乔治・库门塔吉斯在古典音乐的不同流派中(大型乐团、室内交响乐、歌剧)自由驰骋、游刃有余,除此之外,他还创作舞曲、古代悲剧并积极探索装置艺术、视像艺术等新艺术形式。
乔治・库门塔吉斯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音乐总监及音乐剧本创作者由三篇乐章组成的《走向深夜》是作曲者对组曲Dracula中三部作品的改写,目的是为舞蹈团Omada Edafous的排练创作出低音和乐器合奏曲。《走向深夜》是一个标题音乐叙述性作品。因而我们也可将其视为一个曲调自由的交响诗。
尼科斯・斯卡尔科塔斯:《希腊舞蹈》中的四部舞曲
在其短暂的生命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规模庞大、种类繁多,而且极具影响力。他是第一个在实践中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广泛使用现代作曲技法的希腊作曲家。他是Arnold Sch?nberg的柏林班[Berlin class (1927-1931)]中最有才华的学生之一。当他在1933年返回雅典后,由于古典音乐传统仍盛行于国立学校中,他的作品很少受到当地认可。但是,斯卡尔科塔斯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了大量丰富的曲调和各种不同的技法。除了完全使用十二音符的大部分作品外,他还创作了无调式、情态式、多调式及其他音调作品。
斯卡尔科塔斯对于希腊民间音乐的兴趣产生于他在柏林求学期间。在他与雅典的希腊民族志档案馆合作期间,这位作曲家为档案馆记录并评注了600余首歌曲,并开始系统地致力于研究希腊民乐。也就在这个时期,在自己的作品和所搜集的材料的基础上,他产生了创作三部《希腊舞曲》的灵感,每部作品包含了12首舞曲,全部为交响乐而创作。在多数舞曲中,这位作曲家借用了传统的民歌,其中许多民歌都为希腊民众所耳熟能详。在其它作品中,作曲家则采用民间风格演绎自己的主旋律,与民乐中音调低沉和有组织性互补的基本特色风格迥异。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号
如今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三协奏曲几乎与他的第二协奏曲一样广为流传,但这部作品在1909年完成时却几乎无人演奏。究其原因,并不是这部作品的旋律、钢琴演奏和节奏风格未能达到前一部作品的高度,而是演绎这部作品的技巧难度几乎是难以逾越的。甚至连传奇的音乐大师约瑟夫?霍夫曼――这部作品本来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也从未演奏过这部作品。直到30年代,才出现了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亚历山大?赫尔曼和沃尔特?吉塞金等能够演绎这部作品的钢琴家。此后,随着钢琴学院的发展――主要是俄罗斯的钢琴学院――这部作品成为了季米特里?斯古洛斯等新一代艺术大师的保留曲目。这部协奏曲是最难演奏的钢琴协奏曲之一。
季米特里・斯古洛斯
阿图・鲁宾斯坦曾宣称:“感谢上帝让我在有生之年能够能亲耳聆听到斯古洛斯的演奏。他是我所认识的最杰出的钢琴家,我自愧弗如。”他曾当场将金表摘下来,将它戴在季米特里?斯古洛斯的手腕上――就像传递奥运火炬。两个月后,鲁宾斯坦与世长辞。
季米特里・斯古洛斯在赢得鲁宾斯坦如此赞誉的时候,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男孩。此后,他惊人的天才让全世界的听众赞叹不已。斯古洛斯在古典乐界赢得了高度赞誉,他在全世界的主要音乐大厅都举办过演奏会,包括卡耐基音乐厅、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柏林爱乐乐团大厅、悉尼歌剧院、雅典阿迪库斯音乐厅。他曾与全球最著名指挥家和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包括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伦敦爱乐管弦乐团、BBC交响乐团、英国市内交响乐团、牛津交响乐团、罗马圣西西里亚国家音乐学院乐团、马德里国家交响乐团、苏联大剧院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Dallas & Fort Worth交响乐团、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读卖日本交响乐团和日本NHK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以及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交响乐团等等。
季米特里・斯古洛斯1969年生于希腊雅典,8岁即在雅典音乐学院开始了其音乐生涯,被人们誉为神童。在雅典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他囊括了每一项奖学金。随后,他又先后进入马里兰大学和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毕业时,他拿到了98%的成绩――该学院有史以来的最高成绩。1982年,年仅12岁的斯古洛斯受邀前往卡耐基音乐厅,与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合作举办了他的首场演出。当时乐团由姆斯基斯拉夫?罗斯特洛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指挥,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斯古洛斯已出版了10多张专辑,在许多国家长销不衰。专辑中收录了由舒曼、勃拉姆斯、贝多芬、肖邦、李斯特、莫扎特作曲的钢琴独奏,以及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的柴可夫斯基的《幻想曲》、与斯洛文尼亚爱乐乐团合作的李斯特二号协奏曲等等。此外专辑中还收录了与索菲亚爱乐乐团合作的勃拉姆斯的第一和第二钢琴协奏曲。
北京交响乐团
北京交响乐团(BSO)成立于1977年10月,由指挥大师李德伦一手创办。北京交响乐团是中国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指挥家谭利华先生现任乐团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
李德伦先生和黄飞立先生――中国声誉最为卓著的音乐大师――受邀担任乐团的艺术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乐团得以飞速发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