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上海大剧院的观众异常激动,未等演奏家弹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便起身抱以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对于听众而言,这不仅仅是音乐的盛典,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这是女钢琴家封颖一周内的第二场个人独奏音乐会,我坚信它即将成为中国钢琴界乃至音乐界最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
演奏的曲目就能看出一个优秀的职业钢琴家深厚的功底。两场音乐会中,从古典主义的海顿、莫扎特的奏鸣曲到浪漫派肖邦的圆舞曲、李斯特的《梅菲斯托圆舞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从印象派的德彪西的《意象集II》到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夫耶夫的《第六钢琴奏鸣曲》,从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目《云南民歌五首》、《百鸟朝凤》到周龙使用现代技法创作的《五魁》。不仅如此,就连返场曲目都有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拉赫马尼诺夫改编)、斯特劳斯《蝙蝠圆舞曲》、德彪西《烟火》、穆索尔斯基《小蚊子》、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如此丰富且重量级的曲目对于一位女钢琴家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不仅需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作支撑,还要求演奏者有过人的体力,并且能够在瞬间转换音乐的形象,把握住每部作品的风格,这也是一个极大的心理考验。令人惊奇的是,封颖不仅全部做到了,而且她强烈的感染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在第一场音乐会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封颖演奏的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六钢琴奏鸣曲》。在这首奏鸣曲之前,封颖演奏了一首海顿的奏鸣曲,技法娴熟且充满灵性,乐句的处理精致、细腻,让人感到纯朴自然且身心愉悦。当我们还沉静于其中时,封颖几乎还未坐定就极具爆发力地弹奏出《第六钢琴奏鸣曲》强劲的三度下行动机,随后双手交替展开主题,表现出了一种野性与强悍的形象。让人绝对想象不到的是如此铿锵有力的声音竟然出自眼前这位清秀的女子之手。
记得我的师兄尼古拉×马热拉(俄罗斯青年钢琴家,第四届普罗科夫耶夫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得主)曾说过:“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六钢琴奏鸣曲》与第七首、第八首奏鸣曲被统称为“战争奏鸣曲”,是作曲家九首奏鸣曲中技巧最为复杂、规模最庞大且最有深度的一首奏鸣曲。它赋有强烈的男性化特征,表现坚毅与顽强且需要“魔鬼般的爆发力”、钢铁般的“敲击声”,所以不太适合女孩子演奏。”可是封颖却打破了这一说法,她那粗犷沉重的低音、飞速的八度音流、巨大的强弱音响幅度对比,她所迸发出的激情与坚韧将这首奏鸣曲所表现的锐利与豪迈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这个曾多年留学于俄罗斯的人也不得不称叹道“这是真正的俄罗斯学派的演绎”。
坐在我身旁的一位曾留学于德国的钢琴家则更加偏爱于封颖演奏的德彪西的《意象集II》。这部作品具有典型的印象派风格,其中《透过树叶间的声音》主要表现出遥远的钟声从树叶间传来,它具有一种纯净的空灵感;路易×拉罗瓦认为《月落荒寺》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音像世界,精美得仿佛是语调中近乎透明的花瓣”;据说《金鱼》的灵感来自一幅中国漆绘或东方刺绣,乐曲生动活泼地表现出金鱼游水的美妙姿态。很多人把德彪西的钢琴作品简单地理解为“轻”和“飘”,造成触键软弱无力,而封颖却如同一个十足的法国人,将法国学派的风格“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她以超强的音色控制能力,运用丰富的色彩观念、独特的音响构造、细腻的层次处理将听众带来一种了无杂念、臻于化境的感觉。
几位沪上的作曲家则非常推崇封颖演奏的中国作品。众所周知,著名作曲家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在中国钢琴曲创作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其中《百鸟朝凤》是被演奏得最多的乐曲之一。这首钢琴曲以同名民间唢呐曲的主题材料为基础,融入了新的技法与思维方式,曲调优美而又亲切,展现了百鸟争鸣、欢腾雀跃的情境。从形式上来看,这首乐曲基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段式结构,各段的速度由慢渐快,最后达到高潮。封颖的演奏中最为成功的是将乐曲各段的衔接处理得十分自然,于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种凌波凫跃、气韵生动、令人神往的意境,并且给人以纯正、地道的中国风格感。而旅美作曲家周龙的代表作《五魁》是一部取材于民俗风情的作品,在写作技法上,它大胆而谨慎的吸收运用了各种现代技法,将民间音乐材料中的独特因素,运用现代技法加以引伸和发展,并使二者完美的结合。通过这部作品也可以看出封颖运用现代钢琴演奏技巧驾驭现代作品的功力。她时而内在温和,时而热情达观,但始终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喜怒而不形于色、通过写意来传神的艺术风格。
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可以说是让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为之感染和称叹的作品。这部传世巨作不仅开创了单乐章奏鸣曲式的先河,且庞大而复杂的结构、辉煌的技巧、色彩斑斓的和声语汇有着前所未有的乐思表现力。体现了作曲家对人生完整而深刻的反思,并将人生的希望寄予宗教神灵的救赎之上。封颖演奏这首作品的速度不是很快,但各部分变化幅度较大,这种速度处理的用意可能是想体现作品本身厚重的内容和复杂的变化。此外她还非常强调节拍、音区、调性和织体等各方面的灵活变化,达到了细节上的丰富表现,又体现了整体上层次分明。她用一种内敛和睿智而不是潇洒的炫技,精确的把握了作品的空间感,从而彰显出钢琴家超然脱俗,纯净凝练的艺术品位。
我一贯有听完音乐会后再看节目单的习惯,这样做是不想被音乐家的介绍及各种评论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可当我听完封颖的音乐会后,则是急切地冲去购买了她的节目单和DVD。通过这些资料我才了解到封颖的父母是上海知青,她出生在一个新疆偏僻的小城――拜城。这里距离乌鲁木齐还有足足三天三夜的路程,荒凉、贫瘠的生活环境让这个女孩子更离不开音乐,她五岁起就开始学习钢琴,七岁时便举办个人演奏会,同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诸多知名教授如程定一、范大雷、林尔耀、郑曙星、张崇芳和吴慧芳等都曾对她有过深刻的影响以及指导。她在1995年考入国立巴黎高等音乐学院,并得到阿尔多奇科可利尼大师的教导;2001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大师班,由于史无前例的优异成绩,她被国际著名权威音乐机构阿尔佛雷德雷诺德授予一架德国布吕特纳牌三角钢琴作为奖励。从2001年起,她在深造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妮娜斯范特拉诺娃女士(音乐大师涅高兹的高徒)的特别指导。年轻的女钢琴家已经取得诸多骄人的成绩,她在美国赢取了著名的威廉姆卡佩尔国际钢琴公开赛的银奖、摘取了纽约州钢琴公开赛以及法国“马格丽特隆”国际大赛的桂冠。
一位世界著名钢琴大师评价封颖“弹什么曲子像什么国家的人”,“演什么就像什么”成了她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那般纯粹,一尘不染。能够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可见她不仅具有精湛的演奏技巧,还有丰厚的专业积累和良好的艺术修养,更有对音乐事业的执著与虔诚。我们祝愿年轻的女钢琴家封颖有更多的机会施展她的才华,同时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在世界的音乐舞台上再创辉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