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ano Player》专辑制作完成后,公司做宣传的方向首先选在了市场潜力巨大的远东地区。他先后在台湾,香港,韩国,日本等地做宣传,后来又到内地,并作为嘉宾参加了CCTV-MTV音乐盛典。这张专辑的影响好象旋风一般,可以说选择远东地区做为宣传头站是获得了成功。现在我们好好审视一下这张融合了现代流行因素与古典音乐为一体的跨界专辑。
第一首,就是国内古典乐迷,甚至说即便是不常听古典的人都很熟悉的“野蜂飞舞”(Flight of the Bumble-Bee)。此曲原作者是俄罗斯著名音乐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他的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中的幕间曲,音乐描写的是王子变成了一只野蜂,不停的飞舞,追叮他所厌恶的人。这是首欢快,节奏简练的小品。看过电影《闪亮的风采》(Shine)的人一定记得大卫叼着烟,手指飞快的演奏这首曲目,震惊了当时酒馆里的每个人。即便是不爱听或者没听过古典钢琴的人,也都很容易从这首速度飞快的小品中一窥古典音乐的魅力。专辑中该音乐做为第一首,无疑就是先声夺人,给听众一个良好的开头印象。改编的“野蜂飞舞”配上了舞曲的节奏,感觉倒也不过不失,互相没什么坏的影响,同时由于这是一首小品,时间不长,于是第一首曲目中还混合了整张专辑其他精彩的部分,最后再以“野蜂飞舞”结束,做为介绍整张专辑,提起听众的欣赏欲望,制作方倒是动了不少脑筋。
第二首,葛利格钢琴变奏曲(Grieg: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是挪威著名音乐家爱德华・哈格吕普・葛利格生前唯一完成的一部协奏曲,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此曲年代久远,是葛利格早期最重要的一系列作品之一,完成于1868年,随后这部作品成为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中,最常被演奏的协奏曲。该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和谐,充满了幻想色彩。专辑中的这首曲子更加舞曲化,电子键盘的开头很有经典舞曲的氛围,这里伴奏交响乐团,电声乐器与马克西姆的钢琴结合的很好,由于曲目本身旋律就非常好,节奏也很轻快,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第三首到了该专辑的主打曲,“出埃及记”(Exodus)。关于原曲最熟悉的出处自然就是同名电影配乐了,不过电影中“出埃及记”讲的可不是摩西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法老奴役的故事,但也和犹太人有关,是讲述以色列建国的辛酸历史。本曲其实也不是就出自这个电影,原本就是演奏曲,加了词就做了电影主题歌。该曲目气势宏大,雄壮,很有悲壮的历史感,熟悉欧美老流行经典的乐迷肯定不陌生。要说做为本专辑主打,该作真是足够气魄,只是改编曲给配上了典型的Hip Hop节奏,本来悲壮的氛围给弄的淡化了不少,本人并不很欣赏这种改编风格,但是单就动听,不考虑什么别的因素,倒也合格。
第四首“克劳汀幻想曲”(Claudine)是Tonci Huljic创作的曲目,是一首典型的浪漫钢琴作品,听上去好象跟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东西相差无几,既然是“钢琴玩家”,那么除了古典,也来点甜密的情歌不算什么坏事,流行乐迷估计会很对胃口。第五首“Wonderland”(新乐园)也是Tonci Huljic的作品,风格变的大气了点,不过听起来好象还是克莱德曼在演奏。
第五首,“亨德尔的萨拉班德”(Handel's Sarabande),这是出生于德国的英籍音乐家乔治.弗雷德里西.亨德尔的一出歌剧《萨拉班德》的主题,同时Sarabande也是古典曲种之一,是一种交际场合的舞曲,源于波斯,十六世纪末传入法国后演变为节奏缓慢庄重的风格。本曲听起来一般,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不过段落的安排倒是不错,节奏依然为舞曲。
第六首是俄罗斯传奇音乐家拉赫曼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曲目,钢琴部分的难度比较大。主题采用了意大利伟大的音乐家,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尼科洛.帕格尼尼常采用的一些习惯,其中也有莫扎特《安魂曲》的一些旋律。这个曲子讲述了许多帕格尼尼的传奇,比如与恶魔交易,比如他爱的女人,比如他在教堂碰到的麻烦,最后全被他克服掉。音乐时而优美,时而热情,整体的效果非常吸引人。面对如此著名的曲目,专辑中没有做什么大的改编,基本沿袭原曲的变化,顶多就是配了些流行节奏,甚至可以忽略不记,正好让听众专注于本曲目的精彩。
接下来的“汉娜的眼睛”(Hana's Eyes)又是Tonci Huljic的作品,制作的非常动听,曲调带点幽幽的哀怨,女声的和声烘托出了悠远的气氛,非常适合小女生来听,也许以后会作为浪漫经典被时常演奏。
在淡淡的悲哀中,下面紧跟着就是萧邦著名的“C大调革命练习曲”(Chopin's ‘Revolutionary’ Etude in C minor)。萧邦创作的一系列练习曲都非常出色,而这首“革命”更是个中翘楚。1830年11月,波兰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华沙革命,远在他乡的萧邦因为不能回国一起与祖国人民战斗而感到激愤,十个月后革命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更使萧邦感到义愤填膺,同时又对自己不能出力而感到悔恨万分,于是他把全部的感情都溶入了这首练习曲中。整个曲目都始终贯穿着愤怒激越与悲痛欲绝的气氛,气势逼人,由于作品的风格非常强烈,所以改编也不大,除了鸡肋般的加上了舞曲节奏的鼓点,主要的风格体现还都是在钢琴上面。这也是古典作品的一大特色,尽管有时候很好与流行元素配合,但是独特的个性依然无法被流行元素所掩盖。
下面两首又是Tonci Huljic的作品。先是“古巴”(Cubana),前一首曲目的激情依然继续了下来,不过风格换成了拉丁派的热情,原创曲目就能更多的考虑和其他元素的配合,就不会显得多余或者不合拍,幸好整张专辑除了“野蜂飞舞”我认为编排的有点失败以外,其他都没出现过头重脚轻的情况。然后是“克罗地亚狂想曲”(Croatian Rhapsody),是一首很有点气势的作品,Tonci Huljic做这种流行味道浓厚的曲目很拿手。
接下来的“男爵夫人之舞”(Dance of the Baroness)则是出自另一位克罗地亚钢琴家弗拉诺.帕拉奇(Frano Parac)之手,生于1948年,拿过很多奖项,78年起在萨格勒布音乐学院带课。本人非常喜欢这首曲子,这也是专辑中唯一一首纯钢琴演奏曲目,完全没有其他配器在里面,可以彻底的享受一下钢琴的魅力。这首曲子贯穿着华丽与莫明的悲哀,快结尾时的一段音调听上去好象舞者轰然倒地一样,整个曲子不长但是结构严谨,虽然变化不多,但是营造出的氛围非常好。作为压轴曲目,本作大概纯粹是为了展现马克西姆的演奏技巧罢了,不过这没有影响到曲目的优秀。
最后的“古巴,古巴”(Cubana,Cubana)是作为附加曲目出现的,是专辑中“古巴”的重新混音版。
以上评论牵涉到古典曲目做了比较大量的介绍,是为了给不熟悉古典的乐迷增加更多欣赏的乐趣,带着这些有趣的背景来重新欣赏马克西姆的演奏,一定能有更多的感触。
传播古典音乐
专辑很快就要在欧洲地区上市,随后也肯定会往美国发展。整张专辑中其实包容了很多流行风格,目的就是能达到“跨界”的效果。当问到马克西姆对这张专辑的期望时,我们以他的回答作为本文的结束:
“首先这没有关于钱的问题,我开古典演奏会以及巡演挣到的钱已经足够多了。这张专辑所力图表现的就是关于突破与实验的问题。我总是想尝试些新的,不同的东西。我所衷心希望的就是能把古典音乐传播给所以年龄段的,更多的听众。这是我的梦想。”(以上信息转载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