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安・蒂勒曼率领的慕尼黑爱乐乐团,在国际艺术节期间,终于被上海乐迷等来了。11月13日晚上海音乐厅的那场交响音乐会,相信会像两年前的杨颂斯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一样,让场内听众久久难以忘怀。
与巴伦博伊姆、祖宾・梅塔、小泽征尔等人相比,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在欧洲乐坛上虽然还只是一个后辈,但是自从2004年担任慕尼黑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以来,以其独特的音乐敏感和坚定的意志力,造就了一场又一场掷地有声的高水准音乐会。蒂勒曼的声望迅速蹿起,很快被公认为是福特温格勒、卡拉扬、切利比达克等老一辈指挥大师延续下来的德奥交响音乐传统的强有力的继承人。
克里斯蒂安・蒂勒曼生于音乐世家,四岁学习钢琴,七岁学习小提琴。1979年起他在德意志歌剧院担任指挥助理,被卡拉扬偶然发现,并随即将他留在身边担任助理指挥。此后,巴伦博伊姆又极欣赏他的音乐才能,请他担任拜罗伊特音乐节助理。与这些重量级的大师合作,使蒂勒曼对德奥歌剧作品理解日深,日后成为他的重要曲目。
1995年他成为DG的签约艺术家,并很快签约录制了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舒曼《第二交响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这种突飞猛进的势头,被欧洲重要的音乐评论视为继富特文格勒和卡拉扬等大师之后,德国音乐最有希望的继承人。蒂勒曼被称为“声音的魔法师”,那是因为他赋予音乐真实的形体,诠释了曲子前所未有的美感与真实。虽然他本人谦虚地认为这是过誉之词,但是他指挥中的冷静、理智及专注与德国音乐作品的特质的确不谋而合。
慕尼黑爱乐乐团成立于1893年。最初由一批热爱事业的职业音乐家组成,成立之后迅速推动了交响乐在南部德国的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该团被慕尼黑市政当局接管并改为现名,慕尼黑爱乐乐团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上涌现过很多重量级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从上世纪初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执掌乐团起,慕尼黑爱乐乐团便始终处于德国文化传统中心,成为演奏和欣赏交响乐的一个重要标志。古斯塔夫・马勒的旷世巨作《大地之歌》、第四交响曲、第八交响曲等,便都是通过慕尼黑爱乐乐团的世界首演而名留青史。之后,费迪南・洛维掌管该团后,指挥演出了大量的布鲁克纳音乐会,继续强化着德奥音乐的风格特色。上世纪70年代末,传奇的罗马尼亚指挥大师塞尔吉乌・切利比达克接棒,率领乐团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巡回演出,国际声誉不断提高。
似乎是为了一解中国乐迷对正牌德国音乐传统的饥渴之情,在这次上海音乐会中,慕尼黑爱乐乐团将演奏清一色的德奥作品,理查・施特劳斯的《唐璜》《蒂尔・艾伦斯皮伯格的恶作剧》以及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