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小提琴  吉他  笛头  双簧管  电钢琴    长笛  钢琴  古筝  乐器展 
 
首页横幅商城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相关资讯 » 正文

丰富多彩的西宁民间曲艺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上海乐器网  作者:凤凰资讯  浏览次数:130

     西宁贤孝 
     贤孝是一种流传于青海东部河湟地区的民间说唱形式。它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演员少,往往只有一个演员边拉二胡边说唱;二是要求简单,不需化妆,不需道具,不需舞台背景;三是感情的表达全凭演员脸部丰富的变化和生动有趣的语言;四是唱腔较单纯、好学,群众基础广泛。西宁贤孝的唱法灵活多样,不仅能演唱情节单一的故事,也能演唱内容庞杂的“大段子”,传统的段子有“李延贵卖水”、“白鹦哥吊孝”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员已由一人发展为多人,表现形式、伴奏的乐器亦日见丰富。 
     倒江水 
     又名“倒浆水”。类似快板书、顺口溜一类的曲艺。多用青海西宁方言演唱,押韵十分灵活,韵味浓厚。表演时,艺人手持两个碰铃(方言叫“盏儿”),往往是即兴编词,语言通俗、生动、风趣。艺人见景生情,妙语连珠。主要唱段有《马步芳出逃》、《看飞机》、《训练壮丁》等。 
打搅儿 
     打搅儿是流行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一种曲艺。它擅长于讽刺、逗趣,是说书人在演唱长篇故事时,招徕听众,或调节故事凄凉悲哀情绪,或演唱休息时活跃场内气氛,起垫场作用的插曲,与正式演唱内容无关。此种情形依河湟方言称为“打搅儿”,故名。打搅儿的特点是轻松活泼,风趣幽默,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语言诙谐、夸张,格律多以七字句为主,以方言押韵,可一韵到底,也可段落间转韵。它的曲调基本为“越弦”、“大莲花”的变调,每段结尾以“大莲花”调最后两句终结。打搅儿唱腔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为辅,正词用三弦,过门与结尾时两种乐器同奏。 
     越弦 
     青海地方曲艺之一,又叫“月弦”、“月调”、“背调”、“越调”、“座场眉户”等。清代中期由陕西传入,故其主要曲调的名称、唱词的句式规律等与陕西眉户基本相同。流行于湟水流域各地。曲牌及主要曲调有50多个,伴奏乐器为三弦、板胡、二胡、水子(碰铃)、梆子、笛子等。越弦在青海的发展过程中,艺人们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小调和古代小曲儿,从唱腔、道白、语言、风格等多方面,经过长期的演唱实践,加以丰富和改造,才形成了今天独具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曲种。越弦以表现民间生活故事题材见长,这也为广大群众传唱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曲调流畅、动人,表现力非常丰富。 
     道情 
     青海地方曲艺曲种之一,又称“渔鼓”。有简板和“渔鼓(细长筒鼓)”做伴奏乐器。青海的“道情”与全国各地的“道情”相比,除了曲调不同外,青海“道情”在段子构成上有说白、韵白、念诗、唱词等特点,在说、韵、唱之间还配以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的当地民歌、小调、牌子曲等曲调间奏。唱词部分的曲调分为阴腔和阳腔。韵白和唱词不断交替出现,成为讲、唱文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平弦 
     是青海地方曲艺中影响较大的曲种之一。它又叫做“赋子”、或“赋腔”,在它的众多曲调中,最基本的一个曲调叫做“赋子”。是青海地方曲艺中影响较大的曲种之一,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三弦定弦格式属于民间定弦法中的“平弦”而得名,又称“平调”、“西宁曲子”,由于其主要唱腔为“赋子”,因此又称为“西宁赋子”。平弦流行于以西宁为中心的湟中、平安、湟源、大通、互助等地的汉、回、土族当中。其曲牌来源最早的可追溯到元代小曲,曲词格律谨严精密,犹如宋词、元曲。其歌词讲究文雅典丽,音韵圆润,许多片断犹如古典诗词。它的曲调优美,典雅,曲词格律严谨,诗词化程度较高,可以说是青海地方曲艺中的“阳春白雪”。 
     平弦,属于连曲体的一种艺术形式,只唱不说,每个唱段都配有表达情绪与情节的固定的曲调,这些曲调又是早已成套的,十分丰富,被艺人们称做“十八杂腔,二十四调”。实际上,现以记录的各种曲调就有50多个。 
     艺人们依照平弦题材与表达的不同,将它的段子分为“赋子”、“背工”、“杂腔”、“小点儿”等四类。每个段子的组成,开头的部分配有叫做“前岔”的调子,结尾的部分配有叫做“后岔”的调子。所以一首完整的平弦段子是由“前岔”加上“赋子”或“背工”,加上“杂腔”或“小点儿”,再加上“后岔”构成的。 
     民间小调 
     青海民间小调主要流传在青海东部的河湟地区。在黄河、湟水之滨,沃野千里,风景秀丽,聚居着各族勤劳淳朴的人民。他们不但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也创作了优美动听,传情写意的民歌小调。小调被群众称“家曲”,在演唱时不受时间、环境、对象的限制,由于小调根植本乡本土,与地方语言结合紧密,饱孕浓郁的民间情调,展现绚丽的乡土风姿,深受人们喜爱,得以长期在汉、回、土、撒拉各族群众中广泛流传。小调象历史长河中扬帆鼓浪的轻舟,随着生活的变异而更新,具有茁壮的生命力,是民族民间歌坛上一朵光彩夺目、芳香袭人的蓓蕾。

更多:

 
关键词: 贤孝,民间,曲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条款 | 积分规则和购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2040803号-7

360图标 征信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