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小提琴  吉他  笛头  双簧管  电钢琴    长笛  钢琴  古筝  乐器展 
 
首页横幅商城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相关资讯 » 正文

李云迪郎朗 谁更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王琳娜  作者:辽沈晚报  浏览次数:135

      一个长发飘飘、含蓄内秀;一个魁梧精干、热力四射―――李云迪、郎朗,当今世界乐坛最炙手可热的华人钢琴家,他们同年出生、同年成名、同属一家唱片公司……因为这么多巧合,他们总是被拿来作比较。究竟谁更强一些?究竟谁的粉丝更多?这些对比,乐迷甚至非乐迷都经常会讨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虽然都是钢琴领域,但两个人的风格、路线都不同,因此对比不会有定论。但对于东北乐迷来说,东北小伙郎朗的认知度显然更高,难得回国开音乐会的李云迪则给人低调、神秘的感觉。
      成名
      两人都是年少成名的典范
      郎朗和李云迪都是年少成名的典范,他们的成长之路是每个琴童心中的童话。
郎朗3岁学琴,5岁获奖,9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17岁时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紧急代替身体突然不适的安德鲁・瓦兹演奏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由此在世界乐坛名声大震。2002年郎朗成为首位获得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的艺术家,该奖项是为职业艺术家而设立,而郎朗是世界第一位享此殊荣的职业音乐家。
      李云迪崛起于2000年的华沙肖邦钢琴大赛,18岁的李云迪打破了首奖连续空缺两届15年的沉寂,夺得了金奖桂冠,成为开赛73年来最年轻的金奖得主。
      郎朗还有着“悲壮”的成名血泪史:为了能让9岁的郎朗考进中央音乐学院,父亲郎国任毅然辞去公职,陪儿子在北京丰台区租房子,只留妈妈一个人在沈阳工作养家。现在郎朗的父母已经成为众多琴童家长的榜样。
      李云迪自小便热爱音乐、志向远大,埋头苦练,不过他也是一路由亲人陪读。自他考入音乐学院附中后,母亲张小鲁便毅然决定辞职伴读。但赴德国深造时,李云迪选择了独自远行。
郎朗走到哪里都不忘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挂在嘴边,他还经常同擅长二胡的父亲一起登台合作《赛马》。
      李云迪外表文弱,但是内心刚强,因为从小自觉练琴,李云迪非常反对琴童被逼学琴:“弹钢琴需要感情,有兴趣才能有感情。”他正在逐渐摆脱父母的影响:“小孩总要学会独立,孩子大了,父母们就该给予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事业和将来是自己的,不是父母的。”
      特点
      李云迪优雅从容,瞬间爆发力惊人   郎朗热辣张扬的表演像一团火焰
关于郎朗和李云迪的比较,就连国外的乐迷和媒体也参加到相关的争论当中,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早些时候说:“当郎朗去年弹奏此曲时(指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显得毛躁和中规中矩。李云迪的弹奏则是纯净、优雅、不做作的优美的体现。”更多的业内人士开始意识到,他们本来就是两种类型。李云迪优雅从容,技巧无懈可击,将肖邦的诗意演绎得近乎完美;郎朗更多的是激情,热辣张扬的表演像一团火焰,能瞬间点燃听者的心,照亮剧场的每个角落。
      郎朗成名之后,被经纪公司当作霍洛维茨的接班人全力包装,他的第二张唱片便是霍洛维茨的独门绝作――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这一专辑将郎朗的优势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不仅有十分灿烂辉煌的技巧,而且还表现出极其可贵的大局感,他的力量分配、左右手虚实的配合、踏板的点睛作用,无不显示出他拥有光辉前景的惊人潜质。郎朗的老师是在世界乐坛有重要地位的巴伦波伊姆,巴伦波伊姆不仅仅给他上钢琴课,还会给予他所有钢琴之外与音乐相关的所有东西。
      如果说郎朗的技巧已经达到巅峰,那么李云迪的特点则是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李云迪声名鹊起之后并没有立即展开大规模世界巡演。相反,他默无声息地选择留学德国汉诺威戏剧音乐学院,继续深造他的钢琴演奏。“李在舞台上就像个王子,他有非常灵敏的听力,他并不仅仅是制造音乐,他知道怎样用自己的方法发出最好的声音。”李云迪的恩师阿里・瓦蒂这样评价过他。
      肖邦的《叙事曲》和《谐谑曲》是他演绎的最优秀的两部作品之一。有乐评家曾经这样评价:“在《谐谑曲》中,李云迪不仅构建了宏大的曲体结构,首尾连贯,一气呵成,而且丝毫不失细节描画。《第一谐谑曲》不仅层次分明,乐段之间的连接过度流畅自然,引人入胜,无不寓示着李云迪与前辈大师在心灵上的传承与感应。”
      装扮
      郎朗的演出服越来越靓丽  李云迪一直是“木村拓哉”式的造型
两个人都是时尚宠儿,郎朗的商业代言更是多得数不清。郎朗的演出服越来越靓丽,他明确表示自己不能接受传统的燕尾服,觉得自己像一只企鹅。李云迪一直是“木村拓哉”式的造型,这也让他在日本和中国香港人气极旺。
      太过频繁地接触商业活动,郎朗在获取知名度的同时也饱受着世人争议。但郎朗不以为然,他认为,古典音乐离不开商业化的运作。“如果没有大公司的支持和商业机构的包装运作,古典音乐将很难生存,更不要说继承和推广了。”郎朗直言希望得到更多国际公司的支持以体现个人价值。
      但李云迪对待商业的态度不同,他甚至有些抨击:“我个人觉得,商业活动和宣传攻势不代表艺术成就,那是两回事;演出场次和演奏曲目的多少,也不代表你的演奏水准。前两年我在德国花很多时间学习,取消了大量演出,但我一点没觉得大家不喜欢我。随时有人在邀请我演出,而且一次比一次热烈。”

更多:

 
关键词: 李云迪,郎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条款 | 积分规则和购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2040803号-7

360图标 征信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