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小提琴  吉他  笛头  双簧管  电钢琴    长笛  钢琴  古筝  乐器展 
 
首页横幅商城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音乐报导资讯 » 正文

十番 带着“虾油味”的民间音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林佳  作者:www.globalmi.com  浏览次数:138

    有人说,没听过十番音乐,就不算福州人,正如福州人没吃过鱼丸肉燕一般地稀罕。今天,你听过十番音乐了吗?
    昨天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来自福州各区县及龙岩、莆田等地的12支老少十番队伍,为大家献上一场民俗音乐盛宴――“福建省十番音乐精品展演”。
    小小十番队 长大要做接班人
    在12支参演队伍中,有一支队伍特别值得注意,他们的平均年龄才10来岁,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们这次的参赛曲目是《一枝花》,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
    台江第四中心小学具有百年的漫长校史,而十番艺术同样经过了近两百年的沉淀,二者一拍即合,去年12月份,全市首个“十番”音乐少儿培训基地在这里成立。
    每周三的下午,站在小学的任何一个方位,都能听到钟鼓丝竹齐鸣之声。这个周三的下午,天很黑了,雨下得有点急,学校的地面坑坑洼洼地积满了水。几十名小小十番乐手还在认真地吹拉敲打,表演得有模有样,穿梭其间,指点细节的,却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就是目前还健在的屈指可数的茶亭十番艺人之一――陈英木。
    从小基地成立的那天起,每周三下午和周日上午,陈老先生都要从远在晋安区的家,转三趟车,花上整整一个小时,来到这里教授孩子们十番音乐,这位75岁的老人风雨无阻,这已经成了他不得不承担的责任,“这完全是属于福州的音乐,老艺人一个个都走了,我趁着手脚还利索,来教教,应该的。”
    茶亭老艺人 十番音乐活化石
    看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陈英木老先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我的父亲陈海官是茶亭‘三听月楼’乐社的班主,我的叔叔、舅舅都会这一行。所以我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天放学回家,书包往床上一扔,就竖着耳朵听,加上记忆力特别好,听都听了几成。因为兴趣很大,所以后来十二三岁时,一学就会了。从打击乐到椰胡最后到笛子,笛子最难,需要指法、口技和气的掌握。逗管就更难培养了。”
    椰胡和逗管也属福州特有的乐器,椰胡顾名思义,琴筒由椰子壳制成,琴面为梧桐板,音色粗犷、雄浑,其抖弓、煞弓及指法的颤音,都让人印象深刻。逗管则要学“滑音”、“花舌”、“颤音”等特色技巧。
  “以前十番都是纯粹的业余爱好,演出不收费的。一般都在元宵踩街、迎神赛会、大官婚丧寿宴时,十番乐队就登场了,虽说没拿现钱,但有吃有礼物拿,也还是挺自在的。”
十番之所以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依然风靡,“那是当时茶亭街唯一的娱乐方式。”南门兜、洋头口一带的头梳、牙刷、打铁、剪刀等手工业劳动者,白天辛勤劳动,到了夜晚,就玩十番。“一到了晚上,整条街就响彻着这锣鼓丝竹声”。
    据陈老回忆,三四十年代,茶亭十番,有两班,大概100人,他们还到香港演出过,和高湖龙灯一起去,高湖龙灯舞得好,十番能边走边演奏,又无人指挥,无谱架,英国人都叹服了。
    十番音乐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清末民初,近则福州各区县乃至宁德、建阳、南平等县全都流行起了这种充满浓浓福州味的音乐,远除了香港还有北京、上海、台湾及新加坡、东南亚等地。
    年事已高的陈老先生,奔波在仓山、台江、连江等多处传授十番技艺,关于自己毕生热爱的音乐,他还有很多的期许:希望以后福州的每台晚会,第一个节目都是十番表演,让更多外来人知道,也可以让他们来提意见,我们才能继续改进提高,源远流长。
    福州独有7样乐器  带着浓浓的“虾油味”
    关于十番的由来,茶亭十番老艺人陈英木的解释是,很早以前,民间流行舞龙灯,老百姓不但爱看舞龙灯表演,还爱上了为龙灯伴奏的有地方色彩的打击乐,后来打击乐就慢慢分化出来,单独演奏,演奏时使用的只有狼串、大小锣、大小钹等五件,略显单调,便考虑加进了清鼓、云锣,后又为了求得音量上的平衡,每种管弦乐器有用双数,双笛、双管、双胡,刚好十件,基本成型。
    63岁的王道辉是台江老天华斋乐器行的当家人,同时也是福州集合了多名成熟的十番艺人的福州民间乐团的团长。多年和乐器打交道的经历,无论是在理论、实践还是情感上,对十番音乐都难以释怀。“虽然不是从小练就,但是十番活动老是放在我们做乐器的工厂里,很是熟悉。”
    去年,“茶亭十番”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4月24日,我们团5个人在台江区文化馆陈华馆长带领下,赴马祖授艺,带上了两个古曲――《秦楼月》与《雁江红》。老艺人卓越表示,10种主要的十番乐器,打算分成管乐、弦乐、打击乐三个方面授课,我们一个人负责两到三种乐器。教了1个礼拜,主要是教他们要学会表演出特属福州的虾油味。”  
    许多省及地区都有十番音乐,且都源于明朝末年,距今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而福州十番,到底源于何年代,还有待考证。
  “虽然很多地方都有,但福州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7样打击乐都是福州特有的,比如锣,就有自己的特殊构造,笛子也通用,但吹法不一样,主要是在高音部分,即超吹,中国北派笛子大师王铁锤先生曾来福州演出,与十番联欢,就指出我们笛子的吹法很有地方特色。逗管的管嘴也很难制,和其他十番乐器一样,都要手工制作。我们的音乐尾音不长,短促高亮,像一句句诉说,晚上游行,夜再深也有福州人爬起来细细听。”

更多:

 
关键词: 民间音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条款 | 积分规则和购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2040803号-7

360图标 征信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