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小提琴  吉他  笛头  双簧管  电钢琴    长笛  钢琴  古筝  乐器展 
 
首页横幅商城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相关资讯 » 正文

调查:拿什么拯救你 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上海乐器网  作者:新华网乐山分频道  浏览次数:107

     近日,笔者从乐山市市中区文体局局长李碧波口中得到一个消息――乐山市第一部《文化大观》正在编纂当中。编纂好的乐山第一部《文化大观》经过精美装订,将作为旅游产品和特别的纪念礼品赠送游客,成为乐山一张看得见、摸得着、带的走的城市名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文化大观中》,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整理成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整个编纂过程将采用老艺人讲述、老照片配图等形式全面反映出来。这部“文化巨著”的编纂拉开了乐山全面拯救民间文化的序幕......
     踩高跷
     由于历史文化悠久、民间文化底蕴深厚,乐山的民间艺术极为丰富。分布在通江、车子、童家、苏稽、罗汉等乡镇的龙狮灯、牛儿灯、水族灯历史久远,至今虽然还有一部分中老年艺人在民间表演,却大多处于后继无人的没落局面。凌云乡的狮子爬高杆、茅桥镇的火龙、棉竹镇的走高跷至今还有为数不多的老艺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已经几乎“玩不动了”。白马、石龙、剑锋、土主等乡镇一带古朴纯正的抬杠杠歌,千百年来一直传唱至今,但由于能唱的人苦于生计,眼看就要失传。夹江、五通、峨眉、沙湾等区县的金钱板、莲花落能表演的人已经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词都忘得差不多了。曾经在乐山各地广为分布的钮链钮、会戏更几乎绝迹......面对民间文化濒临失传的局面,许多民间老艺人都在为之叹惋,纷纷呼吁抢救、保护、传承这些难得的民间艺术。
     叹惋:金钱板表演艺术家免费收不到学生
     75岁的史生荣年轻时参加过朝鲜战争,后来长期从事文艺表演工作,而现在他被称为乐山金钱板表演“第一人”,但同样也是“唯一一人”。因为在乐山,已经很难找到能够像史生荣一样完整表演上几段金钱板的人了。四川荷叶约形成于清朝中期,和金钱板并称四川曲坛的姊妹花,史生荣同样是四川荷叶在乐山的唯一“传人”。
     “我免费教都没有人来学啊。”这是史生荣的感叹,也是史生荣的困惑。
     是真的没有人喜欢金钱板吗?事实并非如此。史生荣回忆起自己演出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昨:“我在上面表演完一段,下面总是掌声不断,甚至每次都会有观众主动要求再唱一段,观众里面不乏年轻人。”
     用乐山人自己的话讲,史生荣的儿子是当老板的,他完全可以享有很好的晚年,然而,他没有这样做,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让金钱板艺术传承下去的努力。2004年一天,澳大利亚赫维湾市政府一官员听了史生荣的金钱板后,赠送给他一对当地土著人用来打击奏乐的棒槌,2005年,这位官员专程到夹江来看他,他也赠送给那位官员一副金钱板,激动得老外连声说:“我要把它存放到澳大利亚博物馆!”
     “连外国人都如此感兴趣,而我们中国人却没有人愿意学,我都感到有些羞耻。”史生荣每次回忆到此,脸就涨得通红。
     史生荣的困惑值得深思,当我们各大艺术学院疯狂培养西洋乐器,弘扬国外文化的时候,却忽略了对民间艺术进行正规培训、传授。由于长期依赖民间艺人自己传授,使民间艺术的传承从形式到内容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甚至连最基本的受众群体都很难保证。
     犯愁:民间艺术家协会满城找不到传人
     那边是夹江金钱板艺术家免费找不到学生,这边是市中区民间艺术家协会满乐山找不到传人。
    “我们找了很长时间,居然没有找到一个人会玩。”市中区民间艺术家协会秘书长毛万安在为寻找 “火龙”的民间艺人而发愁,这已经不是他们在拯救乐山民间艺术的过程中第一次遇到难题了,由于很多民间艺术多年没有人“碰”,而且大多数传人没有多少文化,不懂得很好地传承,乐山很多民间文化已经难寻踪迹,想找到传人更是难上加难。
    “不瞒你说,我都没有见过真正的火龙表演,但是听老一辈人经常提起,说茅桥镇的火龙(表演)多么多么精彩。”据毛万安介绍,茅桥镇的火龙在解放初期的时候在乐山一带非常盛行,十几个人舞一条长龙,舞到高兴之时,众人脱掉上衣,光着身子,然后将龙点燃,周围的人围着“火龙”跳起舞唱起歌,场面极为壮观。“火龙”一般是在正月十五过大年的时候才表演,象征来年红红火火,所以很受那时的老百姓喜爱。
     曾经盛极一时的民间艺术“火龙”永远消失在了嘉州大地上,而同样面临和火龙一样遭遇的还有抬杠杠歌。据毛万安介绍,抬杠杠歌最早源于乐山人的劳动过程中,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还有很多地方流行。那个时候,大家抬着东西,一边扭,一边唱,将劳动中的感受变成词曲唱响山间,后来慢慢延伸到嫁娶、丧葬等传统民俗文化中,形成了独具乐山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而现在这种古朴的艺术已经几乎绝迹。
     思考:拯救民间艺术应该从何着手?
     观众培养的滞后、学院教育的缺失、外来文化的冲击......让民间艺术进入了寒冷的冬季,而这个寒冬的时间太为长久,保护乐山民间文化刻不容缓。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说:“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它是我们的根,它融入了我们的血肉,给了我们情感。而现在,它正在迅速消失、瓦解……我们必须把它保护起来。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民间艺术都需要拯救。”
     究竟民间艺术该怎么保护?
    “民间文化应该受到重视。”史生荣的话说道了点子上。钢琴、小提琴、手风琴......这些东西在很多人眼里被视为高雅艺术,而我们的民间文化,如秧歌、唢呐、笛子等等都被看着通俗艺术,简单地讲,就好比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关系,这样的局面形成并非一日,想要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必须从改变社会对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上着手。
     毛万安讲述
     只要重视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因为重视就意味着有了拯救的政策、保护的资金、传承的条件。然而只有重视还不够。“要想这些东西发展下去,必须有市场,有观众。”毛万安的话谈到了更为重要的一点。要有市场才能传承下去。他举了很好的例子,常规的龙狮灯一直盛行,尽管是在民间,但是却有它固定的市场,一般的商场开业、结婚庆典......大凡喜事,都会看到狮舞龙腾的场面,正是因为有市场,龙狮灯成为乐山民间文化中保护和传承最好的,但就算是这样,龙狮灯的保护仍然面临困境。乐山市市中区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梁玉林告诉笔者:“在拯救民间艺术的行动中,我们曾试着收集舞龙灯的108中招式,然而,现在只找到30多种,要想收集齐估计是天方夜谭了。”
     开发民间艺术的潜在内涵和经济价值,让民间文化绽放异彩就是让民间艺术找到自己的市场和生存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拯救民间艺术不只成为空话。“拯救”是我们的梦想,然而当梦想照进现实,我们发现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条款 | 积分规则和购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2040803号-7

360图标 征信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