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小提琴  吉他  笛头  双簧管  电钢琴    长笛  钢琴  古筝  乐器展 
 
首页横幅商城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乐团资讯 » 正文

上海民乐团将少数民族音乐推到前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安婧  作者:东方早报  浏览次数:100

    面对国内众多民族乐团与几十年来的民乐演奏会,一位业内人士曾道出很多人的心里话:“民乐团根本就是个汉乐团嘛!”虽然名头是“民族”二字,但着眼点只是“中华国乐”,特别是主推汉族作品,长期忽略其他少数民族创作。 
    日前在沪演出的上海民族乐团创演的《锦绣中华》少数民族歌舞音乐会终于将土家族、布朗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演员请上大剧院舞台担当主角,自己的大乐队则退居台后。大乐队静态演奏,少数民族演员于台前载歌载舞、吹奏着“土生土长”的民族乐器与后方的大乐队以伴奏、竞奏、合奏的方式融合,产生了非常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关于这一演出的研讨会上,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认为本次演出是一次重大突破,要想让民族音乐全面呈现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风貌,各民乐团必须重新整合创作步调。“每次我们拿出代表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品时,都是同一首《好一朵茉莉花》,我真是反感!”他说,“到处都是茉莉花,我们还有牡丹花、梅花……如果等到2010年世博会,我们又向全世界弄出一朵茉莉花,就枉费了我们地大物博的天资了。”
    他形象地比喻说,少数民族音乐是不添加色素、没有防腐剂,从大地里长出来的生命力。与此同时,他认为这种从田野里、山林里浑然天成、飞歌而出的旋律,如果要进入都市大剧场,还是要进行非常艰难地移植和转化工作。“不能照搬,但又要让人感觉出是原生态,这就是难点。”
    在肯定了经典之作《云南映像》将原生态成功转化之后,与会的郦国义将正在热演的《太阳马戏》与现在的不少演出包装进行对比:“我们总是一片真心捧出一碗认真烹制的红烧肉,却往往不如人家巧花心思拿出的一碗翡翠豆腐汤,内容他们不如我们,但却从名字到碗碟都是精致的。”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徐孟东认为,近年来原生态节目“优美有余、野味不足”――如何做到又“野”又“土”,同时凸现新作品活力,还需要创作者在细节上精雕细琢。

更多:

 
关键词: 上海民乐团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条款 | 积分规则和购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2040803号-7

360图标 征信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