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谁是“将改变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
想不到吧,他,就是25岁的郎朗,是第一位与柏林、维也纳、美国等所有一流乐团长期合作,在全世界所有的著名的音乐厅举办过个人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家。在成功之前,郎朗是怎样起步的呢?
生来为了弹琴的小琴童
1982年,郎朗出生在沈阳的一个充满音乐气氛的家庭。祖父是位音乐教师,父亲在部队里做过专业的二胡演员,退役后进入沈阳市公安局工作。郎朗很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在父母为他买了一架国产的立式钢琴以后。
一天,电视里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听到蒋大为演唱的那首充满斗志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时,郎朗心里充满激情,不知不觉地在钢琴上弹了起来。说来也怪,虽然没有学过音乐,歌也只听了一遍,郎朗却几乎把这首歌的大部分都弹了出来。
不久,爸爸带郎朗去学钢琴,每次学习一、两个小时。那时,他才刚刚3岁。虽然每天学那么久,小郎朗却不觉得累。郎朗4岁那年,爸爸带着他拜见了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郎朗一走进朱教授的家门,朱教授就喜欢他,但看到郎朗还带着小手枪,朱教授又有些担心,可是,当郎朗坐在钢琴前弹起曲子时,朱教授非常惊讶,这么小的孩子,就能把曲子弹得这么感人!朱教授越听越感动,就对郎朗的爸爸说:“这是一个很有天分的孩子,生来就是为了弹钢琴的!我一定好好教他。” 郎朗是个非常有志气的孩子。周围学弹钢琴的人中,谁弹得更好,他会就记住他的名字,并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勤学苦练,早早地超越他。这个目标实现后,郎朗的心中又会记住另一个新的名字……
爸爸对郎朗更是充满信心。从郎朗学琴的那天起,爸爸就为郎朗设计、安排了详尽的学习时间表。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郎朗渐渐养成了每天必弹钢琴的好习惯。梅花香自苦寒来。郎朗在5岁时,获得了沈阳市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大家都为郎朗高兴。
为了郎朗的明天
在郎朗9岁的时候,爸爸做了一个决定,让郎朗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琴,因为郎朗已经超越了周围每一个学钢琴的孩子。为了郎朗的明天,爸爸干脆辞职。
到了北京后,郎朗跟着爸爸住在丰台区白纸坊的一间筒子楼里,妈妈却一个人留在沈阳工作,用她一个人的工资来支撑着这个家。
不久,郎朗有了新的机遇,中央音乐学院的赵屏国教授见到了郎朗。赵屏国教授非常喜欢这个可爱的孩子,认为郎朗的智商比较高,很有音乐天赋。赵教授对郎朗的爸爸说:“如果我下工夫培养,这孩子将来的发展前途绝不亚于著名的俄罗斯年轻钢琴家――基辛。”这样,郎朗被赵屏国教授收为弟子。
每天,爸爸骑着自行车带郎朗穿过大街小巷,他们上午去上文化课,下午去学琴。为了更多地了解钢琴知识,爸爸每节课都要站在郎朗教室外“偷听”,等下课回家后,父子俩一边吃饭一边还在讨论老师教的课。郎朗没有辜负父母的爱和在北京艰苦的生活, 10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从此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生活。
在租来的房间里,郎朗每天要完成8个小时的近乎残酷的训练,但郎朗却越弹越有劲头。渐渐地,他可以熟练地弹奏难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还能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爸爸也替郎朗感到自豪,因为郎朗是迄今为止拿下这一难度极高的曲目的最年轻的钢琴家。就连后来著名指挥家马泽尔都感到惊讶:“郎朗的钢琴基础在哪里打下的?”有人告诉他说:“郎朗是在中国学的。”马泽尔表示难以置信。
“世界上最伟大的钢琴天才!”
在郎朗获得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一名以后,爸爸又一次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让郎朗从中央音乐学院退学,报考美国的克蒂斯音乐学院。郎朗又一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美国这所著名音乐学院。
在那里,郎朗一面学习各种课程,一面进入当地高中上文化课。除钢琴技艺日渐成熟之外,郎朗也从这里迈出了职业钢琴家的第一步,陆续获得了与克里夫兰交响乐、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等大型乐团的合作机会,钢琴水平又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1998年8月14日,是郎朗终生难忘的日子。美国芝加哥拉威尼亚音乐节的明星音乐会在这一天举行。这是一场长达5小时之久的音乐盛典,邀请了5位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加盟演出。郎朗没有让大师们失望,他和芝加哥交响乐团以及著名指挥大师安森巴赫合作演出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曲》,令3万观众沸腾起来,他们雷鸣般的掌声环绕着全场,《芝加哥论坛报》对那场演出给予了高度赞赏,说:“郎朗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令人激动的钢琴天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