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听之令人飘飘欲仙
昨日,记者来到青城前山。在天然阁外,很远便听到一阵天籁之音传来。这就是著名的青城山洞经音乐了。走进一看,怡乐窝前有十多个穿着华服的老道人组成了一个气势浩大的乐团。他们有的弹扬琴,有的弹阮,有的吹笛子,有的敲木鱼,还有的敲云锣。这洞经音乐既和谐又优美,若行云流水,古韵迭起,听时飘飘欲仙,宛如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据介绍,青城洞经古乐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但大多数音乐曲牌面临失传。其看点主要有三:一、道教音乐是宗教音乐,宗教气氛浓郁,曲调典雅肃穆;二、因为常年在封闭的宗教场所中,保存了遥远的古代音乐特色,对研究古代音乐很有价值;三、与地方民间音乐形成了互动,从不少经韵中可以听到川剧、民歌的味道,世俗气息浓郁。
历史:曾经传入过宫廷
据了解,青城山道教音乐历史悠久。《魏书》记载:“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宫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成,斋祠跪拜,各成道法。”可见当时已有道教自身的一套科仪。北周《笑道论》说:“……有同俗巫解奏之曲。”说明初期的道教音乐,是继承巴蜀巫师歌舞娱神的传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青城山是张陵的创教传道之地,北魏时诞生了第一部道教经韵乐章,改以往的直诵为乐诵,以钟、磬、鼓等法器伴奏,道教音乐逐步由“降神娱神”的原始阶段发展到做法事道场的较为正规的乐队,青城山的“步虚曲”也在这时产生。五代时,青城山道士杜光庭就对道教科仪及其音乐进行过规范整理。唐时,青城山道教音乐还传入了宫廷,成都女诗人薛涛在宫廷诗中写道:“代裙本是上清仪,曾逐群仙把王芝,每到宫观歌舞会,折腰齐唱步虚词。”可见当时道曲已进入宫廷歌会。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和“紫薇八卦舞”,就是汲取了道教音乐而创作的。明末因四川战乱频繁,各地原有正一道走向衰落,道教音乐也处于绝唱的边缘。
推广:走纳西古乐式道路
青城山洞经古乐在传统音乐中有独特的魅力,具有崇高的地位。但是,作为纳西古乐的“始祖”,并没有像纳西古乐那样名噪世界。
为让青城洞经古乐走向世界,目前,都江堰市历史文化中心把挖掘研究洞经古乐作为重点课题。同时,为发掘、保护和利用青城洞经古乐遗产,打造成都文化名片,西南民族大学和都江堰市政府文化部门将联合摄制电视音乐文化专题片《中国・青城洞经古乐探秘》。而且,将借鉴在海内外名声大噪的丽江纳西古乐的推广方式,借助于传奇人物,用传奇的手段让青城洞经古乐轰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