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永靖县每年利用举办黄河三峡旅游文化艺术节、春节文艺表演活动,从中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民间艺人,使濒于失传的传统曲目得以继承流传。为了充分挖掘、保护和弘扬永靖羊皮鼓舞这一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在今年“甘肃永靖全国傩文化节展演”期间,该县黄河三峡艺术团聘请民间法师为艺术指导,以河湟鼓舞为主要题材,创作编排了一部全景展现河湟鼓舞历史渊源、不同时期祈求方式及法师舞蹈的大型傩戏舞剧――《三皇鼓舞》,将这一起源较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羊皮鼓舞用艺术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永靖县地处河湟地带,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沿河而居,繁衍生息,古称“西羌”之地。唐代属河州安乡县、安乡郡凤林县,地入吐蕃。五代时仍属吐蕃。每年从农历二月二开始,境内的杨塔、王台、红泉、三塬等乡村的庙院都有一种独特的祭祀活动,称法师打醮。就是请法师跳巫舞,属于民间祷神祭祀,主要是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皇鼓舞》源于民间的“法神舞”,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早在“三皇五帝”时就有了这种鼓舞,祭祀、出征、狩猎时都要表演。后来,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逐步演变为驱赶瘟疫虫害,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的民俗活动。
舞剧《三皇鼓舞》由《迎喜接福》《花开合福》《牡丹开花》《甩马头》几部分组成,演出时伴以笛子、唢呐、大鼓等音乐,格调高亢、幽雅,形式古朴。20名演员身着前绣太极八卦、背绣盘龙、四周装饰飞龙、下摆为千叶金甲状的黄色无袖长衫“神衣”,手持系有铁环的扇形单面羊皮鼓,有的头戴假长辫,时而摇动腰间的铃铛,时而手击单鼓摇环,时而踢腿踏歌,时而成列成行,时而进进退退,时而发辫头顶飞转,整台舞剧变幻无穷,令人目不暇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