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音乐学院东方民族交响乐团在瑞士卢塞恩歌剧院首席指挥、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及艺术总监张培豫的指挥下于四川成都骄子音乐厅及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厅共演出三场音乐会,并在四川音乐学院做了学术交流,演出曲目有《沸腾的黄土地》《兵马俑站起来》《西北望》《曙光》《二泉映月》《黄河钢琴协奏曲》《梁祝》及莫扎特《费加罗婚礼序曲》《嬉游曲》等等。
在聆听音乐会之前,笔者并未对这场看似普通的民乐音乐会有特殊的期待。出乎意料,这场音乐会却因精炼、感性细腻的音乐表达赢得了成功。乐团的编制上,弦乐群以秦胡为主,是该院翟志荣院长创新研制的乐器,管乐的木管及铜管则与西方交响乐团无异。人们听到音响的层次分明,动感奔放,和声浑然一体,可以感受到指挥对这个民乐团所下的深刻功夫。张培豫的指挥简洁细腻又明快果决,节奏掌握张弛有序,中肯而充满激情,她巧妙地掌握了中西方乐器间的相互平衡,精准地指示出各种乐器的交织与突显,层次分明,音响被很好地调配交融在一起。张培豫既有男性的刚毅又极具女性的柔美,其直爽而不矫饰的明朗性格,在流感动态的音乐能量中激发出乐团的演奏潜力。尤其是《费加罗婚礼序曲》及《嬉游曲》,展现出贴切的风格及气质,这完全是一场具有民族特色的交响音乐会。
音乐会后,笔者访问了张培豫,谈到了训练这支乐团的感受。当笔者问及张培豫,训练这支乐团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张培豫答:最大的困难首先是将民乐演奏员的演奏意识改变为交响乐演奏意识,这个意识包含和声的概念,音乐线条的横向片状走向,层次感,节奏感以及曲子风格的掌握等等,特别是演奏西方经典名曲如莫扎特的曲子,这对民乐演奏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还有就是音准问题,由于交响乐和声的概念必需使音准问题达到精确的程度,才能产生优美协和的和声音响,平均率是最早由我国明朝朱载育所发明,可惜在实践观念中并未被很好的理解及运用,为此在训练交响化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及时间。尤其在与木、铜管的合奏时所出现的音准偏差,最终的解决办法是以平均率及和声概念来取得整个乐队的音准的统一。再者是整体音响的平衡感,为了使整体音响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管乐的音响要格外的控制好,这对管乐尤其是铜管演奏者很不容易。要做特殊的处理。张培豫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常担任起个别陪练的角色,对每一位演奏员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位演奏者首先自我完善,进而完善乐团整体。
张培豫于2004年应院长翟志荣的邀请到西安音乐学院对这支民乐团进行交响化的训练,同年赴杭州演出获得好评,随后她再度应邀指挥该乐团于2005年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张培豫深感建设一支“民族交响化中西合璧崭新的交响乐团是一项意义深远目标宏大的创新工程,张培豫义不容辞地接下这个任务。经过严格的集训,主要在解决音准的统一、调整整体音响平衡感层次感、中西乐器音色的融合互补、节奏的规范化等方面克服了一系列难题,使乐团有了飞跃,赴获得听众的好评。这位出色的女性指挥家,凭着丰富的指挥经验和对大西北音乐教育的热情,每年在西安音乐学院进行定期乐队训练,不断对乐曲进行二次创作之外,更将交响乐理念灌输到民乐团里,把高标准的音乐意识及境界传递给乐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