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小提琴  吉他  笛头  双簧管  电钢琴    长笛  钢琴  古筝  乐器展 
 
首页横幅商城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弓弦乐器资讯 » 提琴资讯 » 正文

日本《朝日新闻》刊登文章介绍“中国提琴之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上海乐器网  作者:中国乐器协会  浏览次数:148

     日本《朝日新闻》3月5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小提琴之乡”的文章,作者西村大辅先生只身前往中国泰兴,深入的了解了这个被誉为“中国提琴之乡”的泰兴溪桥镇。该文刊登在2008年3月6日《参考消息》,全文如下:
     一片农村地带的前方突现一座小镇。这里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乐器工厂,校舍里还不时传出孩子们演奏小提琴的声音。中国江苏省泰兴溪桥镇被称为“小提琴之乡”,世界上约有一半的小提琴产自这里。为什么小提琴产业在这里如此盛行?记者带着这一疑问走访了溪桥镇。
     溪桥镇约有3万多人口,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小镇。但与众不同的是,这里处处悬挂着乐器工厂和乐器销售店的广告牌。小小的城镇里竟然容纳了约50家小提琴制造公司。记者来到了一家号称世界小提琴产量最大的乐器工厂。
     宽阔的厂地上排列着很多间用砖砌成的工作车间。木材加工、成形,组装、粉刷等各个工序分别在不同的车间展开。
     中国每年生产的小提琴约有70万把,占到了世界总生产量的70%。整个溪桥镇的小提琴生产量约有50万把。这家公司拥有职工约1280人,每年生产小提琴30万把,粗略计算,世界每3把小提琴中就有1把产自这里。该公司生产的小提琴各式各样,既有批发价在200元左右的批量生产产品,也有价值几万元的精品。所产小提琴大部分用于出口,另外公司也接受海外的委托生产。
     过去小镇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只有贫瘠的土地。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开展的1968年,有两个被上海小提琴工厂解雇的职工回到了家乡溪桥镇。没有土地、也没有职业的他们无奈制作起了小提琴零部件,并出售到上海。
     号称产量最大的那家公司的董事长李书(音)出生在小镇一个穷人家庭。1971年高中毕业后,经人介绍,他开始在这个不足50人的工厂工作。他1980年担任工厂厂长,1983年被提拔为总经理。之后,该公司与上海企业合作,利用对方的品牌和销路,扩大了生产。公司的发展引起了美国乐器生产商的注意,以此为契机,公司开始对外出口并获得了快速发展。1996年公司独立出来,转变为包括制造和销售在内的综合生产企业。现在,公司还涉足电吉他行业,销售收入达2亿元左右。乡村有乡村的优势。这里的劳务费要比大城市便宜得多。这里的居民大部并都从事乐器行业,乐器制作技术有时在父子两代人甚至祖孙三代人间传承。由于没有其它产业,公司的工人中有80%来自当地,稳定性较高,熟练工人也很多。这些条件造就了低价格、高品质的产品。
     有一位女职工在公司工作了18年,她说:“如果没有工厂,我们只能干农活、养猪或者外出打工。我们很庆幸自己能有工厂这份收入。”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同行业者纷纷来溪桥镇办厂,溪桥镇也由此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乐器制造中心。日本弦乐器制作者协会会长园田信博说:“在批量生产产品领域,中国产小提琴凭借质优价廉实现了快速发展。即使与欧洲产品相比也毫不逊色。”
     然而李书神情凝重地说:“由于工资提高,公司低劳务费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在产品品质方面,我们仍然与海外企业存在差距,因此还必须进一步努力提高。”

更多:

 
关键词: 提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条款 | 积分规则和购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2040803号-7

360图标 征信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