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5日,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举办的第95届“敦煌杯”民族乐器(琵琶)制作比赛进入决赛高潮。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四楼多功能大厅,比赛交流评审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到会的有上海和北京琵琶界的名流,有琵琶专家、教授、演奏家,以及高级技师、高级工、参赛选手、青年工人及品位乐器、琴弦制作相关人员数十人齐集一堂,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厂长王国振,副厂长兼技术科长陈民杰出席评审会。
王国振厂长首先介绍说敦煌乐器今年同期销量有所增长,敦煌琵琶增长尤为明显,高档琵琶供不应求,说明学习琵琶的人越来越多,越是这样,越应该提高琵琶的质量,提升敦煌品牌形象。陈民杰副厂长介绍琵琶初赛及前期工作情况,希望评委老师对敦煌琵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批评意见,做出严格、公平、公正的评审。
本届琵琶制作比赛,参赛者有中、高级工及青年工人,年初开始进行内部交流,5月份对30把琵琶进行初赛,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琵琶鉴定师刘京虹、敦煌新语组合成员施文卿、高级技师高占春三人,通过对30把琵琶的反复调整和调试,确定19把琵琶进入决赛。在决赛阶段聘请了中央民族乐团吴玉霞,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陈音、中国琵琶研究会林嘉庆、北京民族乐器厂马大荣、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叶绪然、李景侠,上海民族乐团周韬、上海歌剧院周乐;高级技师高占春、张西宝等进行专家评审。
比赛结果评选出金奖3名、银奖3名,铜奖6名。金奖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一高级工和另一青工获得。
多次参加敦煌杯乐器评审会的北京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对此次琵琶的音质相对前次比赛有大幅提升赞赏有加!但同时也对敦煌琵琶现仍存在的问题提出尖锐的批评,她认为,敦煌琵琶整体是在提升,但细节部分做的不够,如存在手感问题、四弦的高音区缺陷、隐性刹品、音准问题等等,并引用一句流行语“细节决定成败”。吴玉霞觉得既然是全国最大的民族乐器厂,就应有大厂的风范,不要怕听反面意见,大厂还应该出一些高端的产品,去占领市场。陈音认为上海琵琶的张力不够,偏软,吃不起力度;林嘉庆的鉴别方法比较特别,除了正常弹奏以外,他用一支硬笔在琵琶背板各个部位轻轻敲击,倾听发出的声音,根据各部位发出的声音判断出该琴背板的厚实度,从而鉴别出此琴的潜能度来。上海评委李景侠、叶绪然、周韬、周乐以及马大荣等评委也分别对参赛琴做出了评价,认为在音质的厚实度、音准、圆润度上还有待提高。
评审会上,吴玉霞和陈音分别演奏了他们带来的两把北方琵琶,印象是音量较大,明亮度好,但圆润度稍欠,声音似有发“翁”发空的迹象。但这也许是一种特色,有的老师就喜欢这种声音。
纵观全体,北京评委觉得上海琵琶应该在明亮度及张力上有所加强,上海评委偏向于在音色圆润度、厚实度上有所加强。这种现象也比较客观的体现了北方琵琶专家和南方琵琶专家对乐器风格要求的差别。主持本次评审会的上海琵琶鉴定师刘京虹和施文卿,总结各位专家评委的意见,认为上海敦煌琵琶应博采众长,去其糟粕,取之精华,保持上海琴的优秀特点,不断改进提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敦煌杯”民乐制作比赛,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于上世纪80年代创办,迄今已举办95届,评委均来自国内著名及知名的民乐专家。敦煌乐器伴随着它不断提高,不断更新,不断地完善,同时也使敦煌乐器人的制作素质、文化素养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