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齐鲁晚报报道,收藏古琴,是历代琴家文人的一种雅玩,虽清淡却意趣无穷。那些经历数百年的传承,又大抵历传文人名家之手的古琴,则更是受琴人行家青睐,自古便有“得琴如遇知己”之说。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城派古琴传承人、山东古琴社社长、济南市政协委员高培芬女士和她的丈夫、山东师范大学器乐教研室主任张富森教授是一对闻名遐迩的古琴收藏家。9月13日,记者来到他们的住所“归凤斋”,讨教古琴收藏方面的学问。
古琴大都有雅号
“古琴与一般乐器不同,大都有着各自象征性的高雅诗意的名字。 如故宫所藏的‘九霄环佩’、‘玉玲珑’、‘大圣遗音’、‘飞泉’,中央音乐学院收藏的‘太古遗音’等几张唐代古琴,早已举世闻名。我们家中收藏的明琴名为‘仲尼’,清琴有‘大蕉叶’、‘连珠’等,我演奏的时候用这张名为‘青霄鹤唳’的唐琴。”高培芬介绍。
古琴的流传历来有两种方式,一为买卖二为传赠。前者无可非议,而后者却是值得大加称道的。一些琴家为了传承琴艺或答谢知音,往往以琴相赠,这样传下来的古琴,承载着金钱买不到的情谊。因此,恩师张育瑾、王凤襄传下来的元琴“归凤”,在高培芬夫妇心中占有不同寻常的位置,这也是二人把室号命名为“归凤斋”的原因。
张富森介绍,古琴一般分为文人琴和琴人琴。文人琴一般悬挂于客厅或书房用作装饰。民国之前,文人家中大都悬琴,因为古琴不仅是一种文化的标志、身份的象征,而且还可以修身养性。像《红楼梦》里的贾政自己不弹琴,家中却藏有六张古琴;琴人用琴经常弹奏,质地选材都是上乘的,其价值自然要比文人琴高得多。
琴有九德 好琴难斫
琴有九德,谓之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高培芬说,一般有两三德的就算是好琴了。一张琴通常要制作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好琴极其难做,而且现在的斫琴师也非常稀少了。
高培芬介绍,古琴制作首先是选材,琴材讲究轻、松、脆、滑,一般来说是“上桐下梓”:桐木做面板,梓木做琴底。制作的时候,先把木头浸泡水中,阳面自然朝上,几年之后取出来,再晒几年,使木头自然风干。而后是斫琴,把朽木去除,把可用的木头取出来。另外,灰胎的选材也十分讲究,一般为碾碎的金、银、铜、铁、翠、玉、朱砂、鹿角霜,俗名为八宝灰。用八宝灰作底子的古琴,有金石之音。
张富森介绍,像古琴的长度都是三尺六寸六,代表一年的365天,闰年再加1天;13个徽点代表12个月,加1个闰月;琴身上桐下梓,喻之一阴一阳;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代表地,以此印证“天圆地方”之说;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官、商、角、徵、羽五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第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古琴形制的象征意义,实则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
一页琴谱一两金
除了藏琴,夫妇俩还收藏琴谱。俗语说千金藏琴万金求谱,更有破琴值万金,一页琴谱一两金的说法。
上世纪80年代,张富森在天津文化市场看到一本古琴谱,当时就准备买下,可由于文人的率性,他连声赞叹琴谱的珍贵,精明的古玩商人趁机抬高价格,张富森把身上的钱全掏出来还不够,无奈之下,就把身上的棉袄脱下来,这一举动反倒把那个古玩商人感动了。
目前,归凤斋中藏有《梅云馆琴谱》、《琴谱正律》、《桐荫山馆琴谱》、 《玉鹤轩琴谱》、 《梅庵琴谱》等老琴谱,其中不乏孤本,其中包括著名琴家詹澄秋先生亲笔抄录的琴谱。
琴要常弹,不弹会睡去
古人弹琴谓之抚琴,充满对琴的珍爱。高培芬说,古琴要常弹、常抚,古人爱琴之人甚至与琴同睡。若长时间闲置,古琴会出现“睡死”的状况。“睡死”的琴,弹奏起来有噪音,非常难听。要让琴“醒”过来,可以把琴放在床上,让幼儿乱拍,把琴唤醒。经常弹奏的琴,琴声会越来越圆润。古琴摆放也有讲究,一般悬挂在厅堂墙壁上,琴尾朝上,琴头朝下。
高培芬夫妇还藏有明朝的一件刺绣琴囊。有一年,夫妇二人携琴去北京拜访鉴藏大家王世襄先生,王老看到这个琴囊很是感慨,说故宫收藏的琴囊是清代的,而这一件竟然是明代的。
机缘巧合得挫琴
在“归凤斋”墙壁上悬挂着的十几张古琴中,有一张琴的形状十分特别。张富森介绍说,这张琴是挫琴,比古琴还要久。“得到这把挫琴纯属机缘巧合,当时我在青州参加一个古玩鉴赏会,闲暇时逛古玩市场,偶然发现了这张琴。店主讲它在店里放了好多年,一直无人问津。我觉得它很有价值,所以当时稍微还了一下价就买下了。”
记者看到,这张挫琴呈圆柱状,像从中间纵向剖开的一段圆木,琴面共有13个琴码,但没有琴弦,品相比较完整。张富森拿出一份文字资料告诉记者,挫琴是流传在古青州辖域的一种古老乐器。《战国策・齐策》中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筑就是挫琴的前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项阳曾提到,筑是弓弦乐器的先驱,挫琴是筑的后代,称得上是一种“化石乐器”。
“这张挫琴包浆古朴、造型素雅,是典型的明琴,安上琴弦之后可以继续演奏。我曾去青州拜访过挫琴演奏家赵彩云先生的后人,挫琴的声音非常好听。这张琴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收藏的角度,价值都非常高。”
张富森说,他们夫妇的梦想是开一间古琴博物馆,将收藏多年的乐器展示于众,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古老的雅乐,担负起“以光琴道”的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