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小提琴  吉他  笛头  双簧管  电钢琴    长笛  钢琴  古筝  乐器展 
 
首页横幅商城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乐器每日资讯 » 正文

探访山东省郯城县江北乐器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上海乐器网  作者:齐鲁晚报  浏览次数:138

     在郯城县庙山镇的岳庄村,全村100来户人家,70多户搞乐器加工,京胡、板胡、大小三弦、柳琴等在这个村子里都能生产,因为制作乐器的多,全国的一些乐器高手也常来参观,岳庄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了名副其实的江北乐器第一村。  
     在郯城县庙山镇的岳庄村,全村100来户人家,70多户搞乐器加工,京胡、板胡、大小三弦、柳琴等在这个村子里都能生产,因为制作乐器的多,全国的一些乐器高手也常来参观,岳庄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了名副其实的江北乐器第一村。  
     做乐器是村民主要收入  
     岳庄村在郯城县庙山镇的东北角。记者在这个村子里看到,村子不大,但家家户户门楼高耸,院落宽敞,街道整齐,很多家庭都盖起了二层的小楼。看得出来,这个村大部分人家都比较富裕。  
     透过村落里很多开着的院门记者看到,各家各户的院子里堆满了加工乐器用的木材及乐器的半成品,还有很多村民在自家的门廊里忙活着做乐器。  
     记者在郯城县文化局领导的陪同下,找到了岳庄村最早制作乐器的高振保,老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的会员。  
     记者在高振保的家里看到,到处堆满了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时近中午了,老高的几个儿子还在南屋里加班制作乐器。  
     据老高介绍,像他这样的工厂,一年能做千多把乐器,销往全国各地,现在同行竞争激烈,利润少了,但一年下来,也能挣个几万块,日子很不错。  
     据了解,高振保家主要从事中高档乐器的制作,一年生产一千多把。他说,胡琴制作最看重手艺,原来的乐器生产全部是手工制作,现在添加了部分机器,但是手工还是主要的。  
     逃荒学来了一门手艺  
     据高振保介绍,他的手艺是从父亲那里传下来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庙山镇连年灾荒,老百姓只能成群结队四处乞讨。高振保的父亲一路讨饭到江南。在南京遇到了金凤义――一名专门制作乐器的艺人。高振保的父亲刚开始以贩卖他制作的乐器为生,挣口饭吃,后来时间长了,慢慢学会了这门手艺。  
     后来回到家里干起了这行,周围邻居也跟着学。不过那时只是养家糊口的小行当,没人看得起。后来镇里对这个项目重点扶持,乐器厂规模慢慢地就变大了,还成立了乐器协会,全村100来户人家,70多户搞乐器加工,天南海北的客商争相订购,全国的一些二胡高手也常来参观,岳庄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了名副其实的江北乐器第一村。  
     手艺精不精  
     市场说了算  
     在高振保家里,我们发现,所有的乐器上都刻有“高振保制”的字样。老高说,尽管现在工具先进了,效率提高了,但胡琴的关键部位,还得靠手工来做,否则制作出来的乐器精度不够,音质低劣,达不到专业演奏的水平,同时也坏了自己的名声。  
     在来之前,记者以为老高家里肯定到处都摆满了乐器。但是在老高的家中,记者并没有发现太多的成品乐器,只是看到了不少的乐器零部件。老高说:“根本做不出剩余的,前来订货的太多了,做出来就卖出去了。现在村子能长年做乐器的已经不多了。”  
     老高介绍说:“我们村现在从事乐器制作的家庭比原来少了很多,都知道这是一门赚钱的手艺,但是很多人的手艺不过关,制作了乐器也卖不出去,慢慢地很多家庭就不干了。”  
     以前先辈们用来走街串巷、乞讨度日的二胡、胡琴,如今成了发家致富的好手艺。岳庄村村民正在靠着这门手艺创造着富裕幸福的生活。  
     老高的孙子、孙女现在都在学校里学习音乐,用的也都是自家制作的乐器。老高高兴地说:“老人做乐器,孩子学乐器,总算是没有丢了自己的本行。”

更多:

 
关键词: 乐器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条款 | 积分规则和购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2040803号-7

360图标 征信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