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建国)由上海音协委约创作的“海上新梦”作品音乐会,7部音乐新作的案头创作已全部完成,今天起由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进入排练;“圣卡罗杯”全国中小型钢琴作品征集活动评选,获奖新作也已揭晓。在即将举行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这批新作品将陆续展现在广大听众面前。
昨天,上海音协主席、作曲家陆在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社会各界要关心上海音乐创作队伍的建设,在上海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进程中,让他们提供作品为上海建立起对等交流的平台。
陆在易告诉记者:“目前,除了老一辈作曲家朱践耳是上海交响乐团的终身作曲家之外,文艺团体的专职作曲已屈指可数。”近年来,文艺表演团体不再设立专职作曲,生存状创作人员逐渐进入社会化的态,这固然是体制改革的一条途径,但由于缺少在新环境下激发创作生产力的有效手段,所以,这些年上海的音乐创作已出现走下坡路的迹象。在目前的环境中,如果长期让作曲人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上海的音乐创作队伍将会产生断层。
陆在易在分析目前上海音乐创作队伍情况时认为,上海的作曲家队伍,根据年龄层次宽泛地评价,存在着4个层面:老一辈作曲家如朱践耳、吕其明等人,由于年龄的关系,正在淡出创作;年过60岁的一批作曲家,在上海有一大批,虽然仍然坚持写作,有的还相当活跃,但精力显然不能与前些年在上海乐坛唱主角时相比;一批40岁到50岁左右的作曲家,如今已成为上海音乐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作品正在走向成熟,这批人集中在上海音乐学院;30岁左右、甚至更年轻的作曲人才中,具备实力的人数不少,但目前尚未形成群体。
据了解,在上海音协的“圣卡罗杯”钢琴作品征集和上周举行的上海音乐学院“帕拉天奴杯”钢琴作品作曲和演奏比赛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应征作品的作者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去年的“上海之春”开幕式首次采用委约作品的形式,3部作品的作者赵光、叶国辉和周湘林均为40岁――50岁之间的作曲家。陆在易认为,要建设上海的音乐创作队伍,必须大力扶持中、青年层面的作曲人才,因为,“他们是音乐创作的今天和未来”。他举例说:“朱践耳创作第一部交响合唱,只有37岁;吕其明36岁创作《红旗颂》;何占豪、陈钢创作《梁祝》时,都是在校学生。因此,要大胆鼓励和推荐年轻人承担创作的重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