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结束了期末考试,暑期就此开始。各式各样的暑期学习班就此拉开序幕,舞蹈、唱歌、钢琴、古筝、画画、书法……关于热门艺术类的学习家长都乐此不疲。在温州,相比小提琴和吉他等乐器,大提琴要“冷门”很多。不过,在隔岸路社区的只有40来平方米的活动中心里,陶焕伍还是比平时更加忙碌。每到暑假,来找他学大提琴的人会比往常更多。作为温州大提琴界的“元老”级人物,中国音乐家协会大提琴学会会员、专业国家二级演奏员,陶焕伍在音乐界和家长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口碑。
自制“陶氏二胡”
陶焕伍最早是从接触二胡开始的,小时候受了母亲和哥哥的影响迷上了乐曲,他的母亲和哥哥非常喜欢戏曲,经常在陶焕伍的身边唱戏拉曲,使得他从小得到音乐熏陶,13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懂得拉上几首小曲。
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琴,陶焕伍和哥哥就想到自制二胡。他们把家里的木汤勺拿来改装了一下,封上黄鱼皮,上山找了根竹子当柄,扯上弦,简单的“陶式二胡”便出炉了,哥俩拉着自制的二胡度过了童年的快乐时光。直到上中学加入学校二胡兴趣小组,陶焕伍才正式开始学习二胡。“那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拉得最好,大家都羡慕她有一把很高档的二胡,有时候乘她课余外出,我们几个同学就偷偷地把她放在抽屉里的二胡拿过来拉,那种感觉至尽记忆深刻,意犹未尽。就觉得高档货就是不一样,那时候我发誓,一定要练好二胡,自己也拥有一把高级的二胡。”
踩三轮车的“革胡第一高手”
在学习二胡的过程中,陶焕伍也曾受过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14岁时候,陶焕伍随母亲转校去外地读书,在那边,既找不到可以学习的音乐老师,也找不到可以互相交流的知音。陶焕伍只能凭感觉去拉二胡。谁知道,短短两年时间,由于没人从旁指导,陶焕伍盲目地拉二胡竟起到恶劣的反效果:他逐渐失去了对音准高低辨认的能力,耳朵对五音的辨认力变得非常低。“怎么办,我当时回到温州以后,感觉很失落,想把二胡永远扔掉了。是不是以后就再也没办法接触音乐,享受音乐?但母亲一直鼓励我不能放弃,只要继续跟专业老师学习,应该会慢慢恢复。”于是陶焕伍努力考进了福建一家越剧团,从师拉起革胡来,自此正式走上了正规学习乐器乐理的道路。由于陶焕伍比普通的团员音准上弱了很多,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于是他每天废寝忘食地练习,有时候经常一拉就是8个小时以上。经过两年的专业训练和刻苦练习,再加上本身对乐器的天赋,逐渐地,陶焕伍的音准被纠正回来,而且拉革胡的水平提高迅速,受到了团里领导的称赞。
“革胡是一种低音拉弦乐器,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参考西洋的大提琴的演奏方式改革而来的,我是从那个时候才了解大提琴,它是一件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的乐器。1965年我再次回到温州,发现温州很少有人知道大提琴这种西洋乐器,懂得玩的人很少。”记得有一次,陶焕伍在一个大队发现一把革胡,兴奋地上去拉上一段,谁知道就是这一拉,名声便传开了,还常常有一些擅长拉革胡的人上门挑战,包括在上海音乐学院专业学大提琴的,都成了陶焕伍的手下败将。当时,年纪轻轻的他就被人们称为“温州革胡第一高手”。名声越来越大的陶焕伍还被市瓯剧团看中,成为一名专业的演奏员。
在还未进瓯剧团之前,陶焕伍踩过三轮车,不管踩到哪,他都随身带着一把二胡或者革胡。一有空,他就拿出来拉上一曲,这一拉便能吸引一大群爱好者的围观,大家一同又唱又跳。那时候的生活对陶焕伍来说简单又快乐。“我从没想过出名,只要我一拉,有人愿意听,有人愿意和,既自我欣赏又娱乐大家,那就是我的快乐。”
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音乐
陶焕伍尽管如今已经退休,已是六十出头的老人,但他身上那股活力仍旧充沛十足,他还学年轻人一样搞起了乐队来。听陶焕伍自己介绍,他是温州最早开始搞古典乐队的,至今已经近四十年了,这个乐队仍旧活跃在温州乐坛,这是多么不容易。这一群年龄相近的老人断断续续组合了四十年,当中的默契无从形容。“我们现在都还有外出演出,经常性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前两年还随市歌舞团参加在法国举行的第32届蒙图瓦尔国际民间艺术节,我们的表演受到了外国人的欢迎和肯定,这使我们几个都非常自豪。”
陶焕伍最喜欢用大提琴拉中国的传统曲目,很多人疑惑,明明是西洋乐器你不拉西方乐曲,陶焕伍说自己是拉给中国人听的,那就是要奏出东方韵味来。另外,陶焕伍也是我市私人搞儿童乐队的第一人。“乐队配合好,比起自己一人在那里拉弹要难得多,我不仅让自己享受到乐队合奏的美妙所在,我希望孩子们也可以。”于是,去年刚退休不久的陶焕伍在市少年宫搞起了儿童乐队,这得到了少年宫和家长们的支持。“我并不是向全市招收小队员搞乐队,我这个乐队很特别,是业余的表演队,这些学生都是从一个个乐器学习班当中挑选出的十岁左右的精英。二胡、琵琶、吹笛、拉琴,然后组在一块进行乐曲的配乐、合奏练习。”陶焕伍自己觉得很有意思,乐队里12个小成员们各个都觉得有趣极了,他们把乐队比喻成在玩“扮角色配合”的游戏。陶焕伍带着这群可爱的孩子参加社区文艺活动以及市里各类相关的文艺演出,得到了很多观众的欢迎。这个月底,他们还准备去部队慰问演出。
拉大提琴已经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了,陶焕伍说自己的这条艺术道理很普通,但是充满精彩。他就把其比喻成在跨栏,几百米的跑道当中有无数栏杆和障碍,你跨得过去那就是一种希望,跨不过去可能就失败,要看你的意志和信心在哪里。陶焕伍现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他很愿意把所有的技巧都教给孩子们。
拉提琴就像在讲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很多人开始跟随陶焕伍学习二胡和大提琴。在那个音乐知识匮乏的年代,陶焕伍已经是我市很有名的大提琴老师。但有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他要教学生,但是谁来教他呢?怎么样去提高自己呢?
“那时候,关于大提琴方面的书籍、教材温州都买不到,我只能托人去上海带来。而且在温州鲜有拉大提琴的高手,于是我自己想了个办法,每次只要有剧团、乐队来温演出,我就买票去看,一场也不会落下。但我过去不是看他们的整场演出,就只单单听他们乐队大提琴的演奏。每次演出完,我都千方百计地邀请那些大提琴手来家里作客、交流,我母亲还会特意烧很多好菜招待他们。从那样难得的机会中,我学到了很多大提琴方面的知识。除此外,只要我们团里去外地演出,我都不会放过任何向高手请教的机会。有一次,到省里演出,省内各市的剧团都来了。演出结束后,我把所有剧团的大提琴手都请在我房间里,大家还开了一个小型的交流会。这样的方法很管用,我用了十几年。”
正因为陶焕伍日复一日的学习,他才会有今天如此高的技术。陶焕伍时常教导学生,拉琴不能只当作是在演奏乐器,一定要把灵魂拉出来,要当作是在给听众讲故事。而孩子们也都很喜欢跟着陶老师学大提琴。“我每天都要教孩子们拉琴,一天不教心里就直痒痒,要是哪天没安排课程,晚上我便打电话给学生们,谁有空就过来我免费教他们拉琴。”如今,长江后浪推前浪,陶焕伍教出来的学生不是成为优秀的大提琴老师,就是频频在国内省内获奖,有些甚至已经出国深造。最近他一位年仅7岁的学生刚刚在中国首届“让每个孩子成功”儿童艺术表演赛上夺得幼儿组铜奖。对于陶焕伍来说,学生的进步就是他最大的满足和骄傲。
大提琴拥有宽广温润的音域,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在交响乐队,民族管弦乐队,传统戏曲乐队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大提琴是弦乐中最人性化的乐器。“所以让孩子从小就学习大提琴,可以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素养、培养气质,为孩子的将来做一个很好的铺垫。只是由于目前大家对大提琴的认识还属于比较表面化,认为它只是拨拨弦,拉拉低音的伴奏乐器,这是对大提琴的误解。它那温暖、亲切、真挚的音色打动了我四十多年,我希望我教的孩子们用大提琴拉出美妙的音乐去打动更多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