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团演奏俄罗斯名歌《月光变奏曲》
莫斯科时间3月4日,装饰风格现代的莫斯科文化中心音乐厅里,掌声翻滚。浙江民族乐团坐在掌声中。乐手们扣动琴弦,像打鱼收网一样收获了俄罗斯人的热情。
这个冬天,在欧洲,乐手们已习惯了这样的繁华,和这样的掌声。他们迎来送往了一场场雷同的欢乐。
而今晚是尾声。是本次欧洲六国巡演的最后一场。“民乐秀”的热闹大幕即将落下。
坐在掌声中,一条音乐之路,浮现在快速的记忆返顾中:从2月10日至3月4日,从荷兰到德国,从丹麦到瑞典,从芬兰到俄罗斯,一路风尘五万里,14座城市,13场“中国新春民族音乐会”,场场沸腾,你在国内很难遭遇这样的观众。
民乐在国内,也难有这样的宠幸。
因而今晚的掌声,有告别的意味,因为在结束这场演出后,乐队将回到它自己原来的地方。那么,民乐也将重返它惯常了的国内生活轨迹吗?在那里,民乐的市场边缘化似乎已是一个波澜不惊的话题。
或许,在以后的若干个寻常的日子里,民乐会常常惦记起它在2007年的遥远欧洲曾遭遇的繁华。在记忆中那会是一片怎样意味的掌声?
它回响在2007年欧洲的冰雪早春。它将给浙江民乐的成长留下了哪些痕迹?
它会让人联想“破冰之旅”、“播种之旅”等等欣喜字眼吗?
浙江歌舞剧院院长陈西泠说,这是浙江民乐首次进入北欧和俄罗斯,作为一个播种的起点,它让众多海外演出商看到中国民乐的市场动静和前景。他说,浙江民乐在市场探步中传播了文化,希望用三四年的时间,成为一个文化的品牌。
有人在注意市场前景,也有人在打量文化品牌的塑形。许多人说,后者需要磨砺,更需要智慧。由此他们瞥见了中国文化产品世界推广的市场空间和策略急迫,以及市场背后文化弘扬的有效通道的存在。
但,这个通道并非先天存在,并非只要是中国文化产品,拉出来遛,它就注定拥有热闹的场面。其实这些年,人们早已熟悉了传统宣传套路上的“墙内开花墙外香”和“海外巨大成功”(如果略去背景和因果,这样的“墙外香”只是一种令人纳闷的表象),今天人们的不满足感已迈向这样一个层面:什么时候,把文化的影响力真正做到能渗入世界的生活方式中,这才是文化的成功,诸如美国电影文化对当下年轻一代的影响?
于是,它需要营销者明确的目标指向,奔向海外市场,是为“镀金”,还是为传播一种文化的理念,抑或实实在在地拓展一个文化的新市场?出发点决定结果,在民乐演出现场的一片掌声中,清晰者得目标,务实者得市场。
它还让人明白文化的海外营销,与大量“中国制造”小商品进入世界市场虽然同理,但文化不是低廉的小商品,它需要有精确的文化定位以及市场执行力,如果长久地缺少这个要素,中国文化产品闯市场就易坠入“输出劳力”的低层次,利润的大头被中间环节赚走。
2007年欧洲的掌声,还让众多演员感慨,因为整整一个月,是在异国的舞台上过了一把演绎中国民乐的瘾。这样的瘾,在国内演出市场上,根本不敢想象它降临自己的指尖。于是它让人思考民乐的国内发展和文化创新。一种艺术如果打动不了自己,又怎可能长久地打动别人?民乐的海外之行,它首先引来的是欧洲的新奇感和“懂音乐的耳朵”,如果想长久风行,如果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的艺术原创能力,没有大量动听、经典的中国旋律不断诞生,它的海外市场前景也会面对挑战。
在欧洲巡演大幕成功落下之夜,民乐团的乐手们在喜悦中说得较多的一句话是:难是难在国内市场。这话中的意味让人感叹,也让人有继续前行的动力。
“吴氏策划”吴嘉童说,如果从这里的盛况中回去,回到国内,我们的民乐手们又重回到以前那种在茶馆、酒宴演奏伴餐音乐的状态,我会难过的。
浙江歌舞剧院院长陈西泠说,今日痛饮庆功酒,明年再创新辉煌。在落幕的莫斯科文化中心音乐厅,相信这是许多人心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