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的创编教学是幼师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幼师学生就业后经常遇到的难题的一个对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的合格毕业生,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舞蹈知识和表现技巧,还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舞蹈创编能力,让民族舞蹈的美在创编中潜移默化进入学生的心灵。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金钥匙
教师除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自己也应当随时创新舞蹈编创方法,用自己的新作品,对学生进行展示教学,让学生参与评介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创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给学生进行剖析。如海淀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创编的集体舞蹈《心连心》,就是将学生学过的一些民族舞蹈基本动作及儿童舞蹈动作,通过组合、串联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增加了一些必要的队形变化。学生们观摩之后,纷纷地议论起来,她们说:“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一些简单动作吗?”“看来我们也可以像老师那样把一些简单的体操队形加到舞蹈的创编当中去。”还有的学生说:“舞蹈的创编也不过如此,不像我想的那样复杂,我也敢创编了”等。这样一个小小的舞蹈创作,不仅达到了学习新内容、体验集体合作、在得到身心快乐的同时,打开了学生们的思维,引发了学生创新的愿望和信心,也达到了教学研究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的过程中,笔者曾结合科研课题,把所学的一些舞蹈创编技法及常用四种手法如对比、重复、夸张、美化,运用到实践当中,创编出民族舞蹈《傣乡情》,作为案例让学生们进行讲评、修改,她们从创编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批评与建议,给了笔者不少启发,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笔者创作并表演的舞蹈《傣乡情》荣获2004年第一届全国艺术幼师技能评比展示活动教师舞蹈比赛金奖。
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舞蹈、热爱民族舞蹈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给学生传授民族舞蹈的基本知识和动作外,还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观看民族舞蹈及幼儿民族舞蹈的录像片,使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各民族舞蹈的风格与特点,了解各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民族舞蹈是活在人们心中的美好事物、情感和信念,它也如同人的日常生活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各民族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在不断丰富和发生变化。因此,在启发学生创新民族舞蹈的同时,要强调尊重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并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使民族舞的创编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非常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创作过程,善于启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民族舞蹈创编的自信心。
在创编东北秧歌舞蹈《苗圃》时,笔者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这样体验:如果你是舞蹈的编导,你是如何设计“小苗破土而出”时的动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编排、创新、设计与表演,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以老师教给她们的民族舞、儿童舞的基本动作为基础,进行改变和再创造,她们充分地展示出了丰富的想象并用肢体来进行表达:有的学生是由蹲姿开始、两手经胸前再慢慢地站起、两手逐渐向上升起模仿小苗的出生;还有的学生左右摇晃着身体逐渐地将身体立直,使小苗破土出地等运用东北秧歌手巾花的动作,创作出可喜的新动作和新作品。
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舞蹈艺术是通过人的肢体语言来表达的人物内心和情感世界的艺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教师要用每一个动作造型来向学生传达舞蹈动作的美,让学生领会教师优美的舞姿、内在的情感,从而激发起她们学习舞蹈的愿望。如在教民族舞蹈时,笔者就采用了三次示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用音乐伴奏的形式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动作。然后再用数节拍的形式示范一遍;最后穿上该民族的服装进行表演示范。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该民族的了解和对舞蹈的认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和决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引发自己头脑中的思想火花、瞬时灵感、艺术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创作过程中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舞蹈创编的真实情境之中去。笔者在创编舞蹈《白孔雀》时,就是采用此方法进行教学。最后,由科研班一位同学表演的舞蹈《白孔雀》,荣获2004年第一届全国艺术幼师技能评比展示活动舞蹈比赛――金奖。2007年在北京市第10届学生艺术节中,笔者创编的舞蹈《绿衣卜少》再一次荣获创编和表演第一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