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小提琴  吉他  笛头  双簧管  电钢琴    长笛  钢琴  古筝  乐器展 
 
首页横幅商城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音乐教育资讯 » 正文

对广西民族音乐教育的一些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上海乐器网  作者:网易博客  浏览次数:149

    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是本民族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在音乐领域的积淀,它体现着本民族的民俗、民情,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了解、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开创民族音乐文化繁荣的新局面,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广西在中国享有“歌海”盛誉,广西的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不可荣或缺的一部分。瑶族的创世史诗《密洛陀》,壮族的《刘三姐》,那坡黑衣壮的《壮乡美》等充分体现广西民族音乐的巨大成就,《赶圩归来阿哩哩》、《老王》、《三月三九月九》都是全国人民广为转唱的歌曲。可以说,广西的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但是,和全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一样,广西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广西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下面我就对广西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广西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有人曾在南宁各高校一些民族音乐素养的相关调查,而调查的结果却令人痛心,一些具备鲜明特色的地方民歌我们大学生大多不能分别出它是出自我国的什么地区和民族;一些基本的乐器比如巴乌和洞箫也分不清;古筝和古琴也不能分辨出来,有些人甚至没见过铜鼓,刘三姐是谁也不知道。这个令人痛心的现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庭教育功利思想严重,导致孩子从小就对对民族音乐甚至是本民族音乐没有兴趣。在我们广西,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很多民族都保存着最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家庭只要在孩子年少是稍微加以引导,孩子必定会对本民族有一定的感情,培养出一些音乐素养。但是,在很多家长看来,学习民族音乐不能给他们、他们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带来任何的现实利益,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看书学习,将来考大学来得现实。即使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也不愿意孩子学习,因为这会浪费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这就导致民族音乐发展后继无人。我曾经问过几位苗族同学是否会吹芦笙,没想到他们竟然毫不犹豫地说:“现在在我们那地方,只有一些没落青年才弄那玩意!”一种传承了数千年的乐器,就这样沦落成了没落青年手中的玩物,我们的家庭音乐教育是何其的失败、何其悲哀!  
     (二)、学校教育把音乐教育尤其是民族音乐教育放在及极弱势的地位上,对音乐教育无论是师资力量、资金还是教学设备的投入都严重不足。 
  1、应试教育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这种情况在我们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广西显得尤为明显,为了确保足够高的升学率,每个学校都费劲心思,把主要时间都用在主科学习上,尽量压缩副科的学习时间,而在广西的个中小学学校里,普遍认为音乐是副科的副科,学生可以支配在音乐上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深入的了解音乐尤其是民族音乐的内涵。 
  2、在广西的很多中小学校都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音乐老师随便找个语文老师或英语老师兼任就行了。这些所谓的老师根本就不掌握音乐的专业知识,上起课来刻板单一,无事业心,甚至干脆拿音乐课来上自己的语文、英语,使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 
  3、音乐课的内容完全由老师自定,远远脱离了国家统一的教材。其实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还是占很大的比例,各地方的音乐教材也都加入了乡土材料,音乐教材的编写者努力地坚持弘扬民族音乐从中小学的民族音乐的教育开始的方针。当我们的音乐老师为了赶时髦,或是由于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不会唱民族音乐的缘故,把流行音乐引入了课堂,用《丁香花》替换《茉莉花》,用《两只蝴蝶》替换《壮乡美》……使得广大学生对民族音乐几乎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喜爱了。 
  4、广西的很多地区经济发展都比较落后,办学条件比较差,音乐教学还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跟唱的单一模式,而没有多媒体的的辅助教学,不便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民族音乐的意境,从而对民族音乐产生厌倦心理。 
  (三)社会普遍无视民族音乐的传播,把流行歌曲的传播当成重头戏。倒是广大学生对民歌的了解越来越少,对流行歌星盲目追逐的人逐渐增多。喜欢民族音乐成了古板、守旧的代名词,这也是我们广大学生不愿意学习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喜欢民族音乐和京剧的少得可怜。 
  二、发展广西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探索问题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在认清了广西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后,我们就要对症下药: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一定要树立保护民族音乐、捍卫民族文化的意识。从小就支持鼓励孩子去接触学习民族音乐,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向孩子讲述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史,引导孩子去领会民族音乐的精髓。通过引导他们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孩子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孩子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孩子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孩子对这些民歌创作根源的追溯,会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就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 
  (二)学校要积极转变音乐教学态度,把音乐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加大投入,努力探索民族音乐教学的新途径,采用新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 
  1、优化师资队伍,提高音乐教师民族音乐教学的施教能力,使他们本身热爱民乐、熟悉民乐,既有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较深的民族文化底蕴,又有一定的实施民族音乐教育的实际能力,还充满强烈的对民族音乐教育的热情和使命感。在工作中继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应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试想,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有深厚的文史知识,在讲授民族音乐几千年的发展史时就能广征博引、游刃有余。在讲授民歌、戏曲时,教师适当巧妙地作范唱,在学习民族器乐时,适当示范演奏必将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以感受体验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应创设多种情景,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民族音乐教育中也应如此。课堂上应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唱、奏、演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与民族音乐多次面对面地接触,品尝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使民族音乐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例如,在讲授民歌《茉莉花》时,可以让学生演唱、演奏《茉莉花》,欣赏江苏、河北、东北、广东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还可观看歌剧《图兰朵》及申博宣传片的片段,再让学生创编新版的《茉莉花》。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民歌的“变异性”及民歌发展与传承。 
  (三)在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音乐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和教材体系必须加以改进,必须加强民族音乐知识的分量,民族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不容忽视。必须建立起民族音乐的教育体系,改革院校音乐教学模式和手段,更应从中央到地方统筹规划教学纲要,编写统一的民族音乐系统的教材,并对现有的院校音乐教材进行调整和充实。所有教材都应该配以相应的音像资料。从音乐教材改革为突破口,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从各个领域中就会有新的突破。民族音乐的教育制度建立起来,条件是足够的,不久的将来,我们民族音乐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四)创设良好的民族音乐学习氛围。社会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途径宣传民族音乐,传播民族音乐的知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民歌发源地去,现场感受民歌的魅力,在活动中传授民族音乐的知识,提高民族音乐素养。 
  总之,广西的民族音乐是醇香敦厚的陈年佳酿,是丰富璀璨的繁花硕果,是经久不衰的独特文化,是我们广西、我们国家的宝贵文化财富。我们要利用民族音乐教学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民族音乐素养,也为民族音乐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真正达到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发展我们广西民族音乐的目的。

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条款 | 积分规则和购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2040803号-7

360图标 征信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