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即所谓的情商,包括正确的自我概念,正确的情绪感受、正确的想法行为及与人交往的技能,被科学家认为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作为一门最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学科,要当仁不让地对塑造未成年人的和谐心灵、培育健康的情商发挥积极的作用。下面结合本人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在审美中陶冶生命情感
音乐中的节奏快慢和旋律高低、力度的强弱等有组织交替形式,是生命体存在和运动的节律。欣赏音乐,就是了解体会生命的情感。然而,“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音乐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变化,唤起对应的情感,培养敏锐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对音乐情感细致入微的体验。在让学生欣赏歌曲时,我总是适当加入一些与音乐表现内容一致的画面或声情并茂的解说,并进行分段、分层的赏析,如设问:为什么有的地方用休止符,有的地方却不用?让学生分别试唱有休止符与没休止符的音,体会其中的区别,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情感区别。通过音乐体验的积累和深化,不断促进学生感知能力的敏锐和感情的细腻。同时针对当代中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心理脆弱的现象,结合音乐学习,在这方面有意识地点拨,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增强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在活动中树立人生自信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全面地展示自己,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激励,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培养特别重要。我在课堂上设计了“音乐五分钟”的固定表演时间,让学生轮流进行唱歌、跳舞、小品、演讲等即兴表演,有条件的学生进行配乐表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表现能力。我常对学生说:“走调没有关系,但要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唱歌实在不行的,就鼓励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或进行其他的表演,跳舞好的就表演跳舞,面部表现丰富的作生动的“变脸”表演,体态语言丰富的模仿人物的行走动作等。等表演结束,让大家评议表演的成功之处,而缺点则由自己来反思,或者老师作些善意的指导。总之,在我的音乐课上,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会,而且这种体验会越来越好。
三、在引导中强化情绪调控
情绪调控能力是衡量自我意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尺,在音乐教学中,除了要运用优美健康的音乐潜移默化地给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以情感上的感化和抚慰,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正面情绪。例如,在欣赏音乐时,孩子们往往会产生一些体态律动,或随旋律晃动身体,或手舞足蹈、拍桌蹬地,这说明学生已经对音乐本身有了切身的体验感受,这时我一方面鼓励、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甚至自己做一些体态律动引领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表达感受,调动学生更深的情感体验,积极地释放自己。另一方面也教育一些过度兴奋、激烈的学生在充分表现情感的同时,还要注意表达的方式以适度和不影响别人为前提。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在不同的场合、情景下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并进行适当的表达。
四、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被认为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而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集体合作活动,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最佳方式。例如在合唱合奏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都要以和谐为前提,突出主旋律,而不可喧宾夺主。处于伴唱、伴奏、副旋律、次声部时,要求队员起到甘当绿叶映红花的作用。又如有一个课例是要求歌颂祖国,我把学生分成4组,要求他们自行创作编排,然后分组表演,让学生在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还学会集思广益,照顾到整个节目的协调合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总之,音乐是手段,素质是目的。音乐教育要走进学生心灵深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培育健康的情商,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都找到自我的价值,音乐课堂自然也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