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学小提琴,大家都认为是最难的一件事,但也是大家最喜欢听的一种乐器。有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学琴,还没有学就被一个“难”字难倒了,而改成学电子琴、二胡、钢琴,萨克斯等乐器;难道说学这些乐器就简单吗?其实不然,要想学好任何一件乐器。一要看每个人的悟性,二要看这个人下了多大的功夫,三,要看他的指导老师。
至于小提琴大家都认为难学,它难在什么地方呢?
一、因为小提琴有宠大的作品库,有宠大的训练曲,有几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人们熟悉的经典作品。当人们欣赏这些作品时无不为这些作品所倾倒,再加上这些作品演奏者的经历,更是让人们感觉深不可测.再加上我们身边没有出现过几个像他们那样的演奏家,身边又没有什么敬佩的老师,所以就认为难呀、难呀、难。
其实一个非常热爱学小提琴的人,只要他勤奋、勤于思考,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学好小提琴也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学好小提琴我的看法是:首先要遵循小提琴的学习规律,那么小提琴的学习规律是什么呢?具体说就是: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的安排教程,必要的训练手段.
什么是科学的训练方法,我们想今天训练目的就是为了今后的发展,就是要能演奏出一些高难度的作品,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现在所训练的每一步都很重要.这个问题老师在教学生练琴之前就要弄清楚,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让学生这么做,如果不这样就不会达到这个目的.要让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说我们左手手型的固定,大母指在琴头位置究竟摆在哪里正确,什么调性用什么样的手型,为什么要这样.老师一定要讲清楚,我们说左手的上下动作、左右动作、前后动作,手指定位究竟是为了什么?小提琴弓法训练的七个平面,究竟如何训练?为什么要用七个平面动作去训练?如果学生弄不明白,那他就不会主动有意识的按老师的方法去做,你告诉他学琴初期就是要把左手手指的自然手型,改变成我们固定把位的音准手型,这个过程是艰难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提琴难学。比如说人走路,你是两条腿向前走,如果叫你把腿劈开走路,那你感觉很不自然,很难走,如果你长期这样走,习惯了,不让你这样走,也许你就会自然这样走,我们训练手指的弹性,手指的张力,手指的前后移动不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吗?学琴就是这样.解决了这个习惯问题,下面学起琴来就简单多了.因为很多高难度的小提琴作品,作者在创作时,他已经就考虑了小提琴演奏指法弓法的难易程度问题,考虑了要达到目的的可行性,因此作品的指法弓法安排是非常有规律的,科学的,你没有经过那样的训练就不可能演奏好这些作品,也就是一般人常说的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一个老师如何对学生合理的安排好教程呢?这就是一个合理的问题和科学的问题,如果说一个很有智慧又很勤奋的学生,你如果按步就班根据练习曲教材一曲一曲让学生往下练,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向歧途,变成一个呆板的无创造性激情的练琴人.所以说教材的选用要因人施教,因人选材,不要墨守成规,这就是好老师与一般老师的差别.当初盛中国的父亲盛雪教授,教他的女儿盛中华时,开塞练习曲只选练了十几首,克莱采尔练习曲也选用了十几首,罗德也只选用了十几首,巴格尼尼也练了几首,只经过五年的学琴道路,就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
我们经过了合理的科学的教程安排,必需要有科学的训练手段去实施,这是学琴与教琴过程中非常重要环节。比如说各种弓法技术,如何训练才能达到目的?如何避免走弯路?如何缩短训练时间?就能获取理想效果,这就是老师与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共同默契配合的问题。比如说:小提琴弓毛贴弦问题,在学琴初期的时候老师就要告诉他如何把弓毛贴紧弦把声音拉出来,什么样的声音是贴紧弓毛拉出来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弓在弦上飘出来的?如果到后期再去强调这个问题,那每个问题都摆在后期解决,这不就拉长了学生的学琴时间吗?如果你的学生学五年都没有成效,而别的老师教的学生教三年就有了成效,这不就是显而易见的教学失败吗?老师要学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握学生的前进过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