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本身是美的,听音乐是享受美,演奏音乐是创造美。美的音乐带给人们的是美的享受,聆听大师的作品就是与大师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是难得的心灵享受。而技巧则是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段,有了它,可以使音乐锦上添花;有了它,可以使音乐锦上添花。音乐是灵魂、是血肉,而技巧是躯体上的衣服与装饰。如果一味追求技巧而不注重音乐本身,那便是本末倒置,技巧离开了音乐便毫无意义。
那么,现如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重技巧而轻音乐的现象呢?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老师的原因,另一个是家长的原因。因为个别老师太看重技巧了,认为没有技巧就不能表现出音乐的内涵,甚至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只给学生弹大量的练习曲,只在考试或考级时才弹乐曲,并且告诉学生"练好练习曲才是根本”。练习曲是以单一的技巧训练为主,而技巧训练往往依靠大量的重复练习,非常枯燥乏味,许多孩子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有些家长将学习音乐当作生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盲目拔高,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
无论何种原因,都是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美的感受怎能表现出美的音乐呢?这样做的一个突出后果就是:琴童在学琴时没有得到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当弹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高级阶段,将无法把乐曲应有的内涵表达出来,因而很难提高,最终只能在原地做炫技性徘徊或放弃,使多年的辛苦付之东流。
其实,多数人学习音乐或演奏钢琴,不是要成为专业演员获演奏家而是要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放松下来,把对孩子技术训练的要求转化到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上来呢,让孩子学会听音乐,学会想象音乐的画面,学会感知音乐的色彩,让孩子在大量的中外名曲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到美的旋律,不知不觉中掌握音乐的表达方式,最终真正地理解音乐、演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