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的音乐生活需要慢慢地、静静地、细细地享用”
音乐被视为贵族艺术与精神享受紧密关联。早些年英国人诺曼・莱布雷希特写有一本THE BOOK OF MUSICAL ANECDOTES的书,中文版译作《音乐逸事》,作者在《序》中说:“1791年,当约瑟夫・海顿来到伦敦时,立刻为伦敦巨大的版图与生气勃勃的社会氛围所倾倒,于是这位井井有条的先生记下了满满四大本伦敦印象。他辛辛苦苦记下的逸事足以作为纪念品带回古板的维也纳充当饭桌上的谈资了。”看来音乐家自己写逸闻笔记或旁人为音乐家写逸事,都是颇美妙的事,加上飘致与冶艳的情调,音乐的魅力与诱惑足以使人迷恋其中。
这些涉及音乐的事都与奥地利有关,《音符上的奥地利》所写奥地利音乐笔记,与《德国音乐地图》珠联。作者刘雪枫先生本身为音乐评论人,曾任《爱乐》和《人民音乐・留声机》杂志主编,另著有《音乐手册》、《贴近浪漫时代》、《日出时让悲伤终结》、《朝圣:瓦格纳的拜罗伊特》四书。三年前由布雷根茨经因斯布鲁克、克拉根福、格拉茨、艾森斯塔特、林茨、萨尔茨堡到维也纳,将奥地利境内八个州的八个城镇分作三次游历,据说这条路线被称为“莫扎特之路”,而作者称此为“山水之间的音乐之旅”,都是富含诗意的情怀。作者在《后记》交代此书所写是连续三年对奥地利音乐的心得,“在我看来,奥地利的音乐生活需要慢慢地、静静地、细细地享用”,这种沉浸其中的体验,将全书辑成《“音乐之都”维也纳》、《“音乐天堂”萨尔茨堡》、《音符上的穿越》三部分,皆记奥地利音乐之事。作者称:“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像维也纳那样,集中了如此多的音乐家的故居和遗迹,它在二三百年前就是音乐的‘世界之都’。今日仍享有‘欧洲音乐心脏’的美誉。”
不过这些感受很有些普通,书中第三章《音符上的穿越》记述才使“奥地利音乐之旅”趋于完整。以阅读而言,我更喜欢读收在这部分里的十一篇文章,譬如湖区小镇、新锡德尔湖上的轻歌剧、湖光水色中的音乐盛宴、乡村受难剧院等等,方可真正称作“体验奥地利的音乐生活”。当然,音乐赏析方是作者文字的精彩所在,此处不妨引述一段:“与圣彼得教堂的《C小调大弥撒》相比,大教堂的音场更宏大宽阔,回响经常有春雷滚过的效果。在这样的声学状况下,音乐的细节表现不可能像在圣彼得教堂那样精致和微妙,在这更高大更庄严的穹顶下,艺术退居次要地位,宗教性被大大凸显出来。这个时候,莫扎特是天使,更是圣徒。演奏者、聆听者,都是神圣仪式的组成部分。所有的人聚在一起,聆听的是莫扎特,他为上帝代言,用他和我们都熟悉的语言。然后我们的灵魂被洗涤,被抚慰,在迎来一番情感的冲击之后,复归于纯净平和的本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