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音乐学院赵承伟、肖剑声承担的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民族乐器代用蟒皮的研究与实验”,12月13日在中国音乐学院召开鉴定评审会。
中央音乐学院王振先教授,韩宝强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张尊连副教授、中国煤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奏员,雷琴演奏员张永智,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主任丰元凯担任鉴定评审委员,参与该项目工作的京艺乐器厂宋广宁厂长等也参加这次鉴定会。
鉴定会由中国音乐学院科研处主持,王振先任鉴定组组长。鉴定会首先由项目负责人,中国音乐学院三弦副教授赵承伟介绍“代用蟒皮乐器”科研情况。项目研究主要内容是根据不同乐器的结构,设计制造相应新的朦皮模具;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利用现有纤维材料和粘合剂进行选择、合成以及工艺处理和音响调试工作;从蟒皮乐器中最具特色的“三弦”入手,经过实验,在取得一定经验和科学依据后,扩展至其它蟒皮类乐器,如二胡、高胡、中胡、雷琴和坠胡等。
经过三年的研究和试制,此项目完成了采用人造皮作为振动膜的系列三弦,包括80型大三弦、60型大三弦,86-1型、86-2型高音三弦,儿童三弦以及新开发的重奏用高音三弦、大膛80型大三弦、低音三弦等乐器的科学研究实验,其它乐器采用人造蟒皮的还有高胡、中胡、二胡、雷琴等,全部科研成果均进行了音响测试和专家试奏,并获得了浙江省歌舞剧院、新加坡华乐团对该项目实验成果的使用报告。
鉴定会上,赵承伟等人使用野生蟒皮以及人造蟒皮的各类膜类乐器进行现场演奏,并用未改革与改革后乐器通过试奏,分别进行不同乐器音质音色对比,使在场鉴定委员对该项目有了深入了解,在经过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到会鉴定委员一致通过了该项目鉴定。
评审意见如下:代用蟒皮的研究与实验项目按规定时间已完成并达到既定目标,本项目符合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政策,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既保护资源,又使民族音乐得到继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该项目已达到国内同类科研项目的领先水平,尤其是三弦类已达到天然的音质水平,并实现系列化,如雷琴音质已达到优良。鉴于此项目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并已小批量生产,可适度推广运用,建议课题组将已有成果尽快推广到其它膜类乐器,希望继续不断提高,改进,精益求精,以适应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