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距离“5・12”汶川大地震整整一个月,这一天,由深圳商报与但昭义先生共同发起,深圳商报、深圳市演出公司、深圳大剧院联合主办的“生命的咏叹――纪念汶川大地震但昭义师生义演音乐会”,将在深圳大剧院登场,音乐会的全部收入将悉数捐给四川地震灾区。
以音乐的力量凝聚爱心,这场义演音乐会是由深圳主流媒体、知名艺术家和公共文化机构共同举行的一次爱心盛举。义演票价经主办三方商榷后定为60元、160元和260元三个档次。青年钢琴家陈萨以及薛啸秋、古静丹、潘林子、徐起等在国内外频频获奖的深圳青少年钢琴家6月12日将用他们那富有青春力量的音乐,汇成一股涌向地震灾区的暖流。
义演之约“一拍即合”
本报与但昭义教授作为这次义演的发起者,在公益面前几乎是“一拍即合”。当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但昭义教授就萌生了举办义演的想法,也接到了来自各方关于义演的邀请,但他都在考虑之中。当一接到本报的邀请后,但昭义教授毫不犹豫地说“好”,立即答应了下来。“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发起这样的义演,更具有社会号召力”,但昭义说。
但昭义教授多年来一直鼎力支持公益,曾多次带着弟子举行义演,而这一次为四川地震灾区的义演对他来说却是迄今为止最特殊的一次,这原因不仅仅因为他籍贯重庆,是个四川人。“义演过那么多次,但以前的曲目几乎未与赈灾的主题相联系,这次的曲目安排是第一次在内容上如此贴近主题,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昭义教授对本报记者说。
为了这次义演,但昭义教授精心构思,将整场音乐会分为三个篇章――《哀恸》、《追思》和《挺起民族的脊梁》。这三个篇章几乎涵盖了震灾发生以来,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过程:从最初灾难突降时的肝肠寸断,再到送走逝者、怀念亲人时的静静追思,最后到全民族直面灾难、振奋起来为重建家园而团结一心的高亢激昂,三个篇章共奏了一曲中华民族面对苦难不屈不挠的“生命交响曲”。
三个篇章歌颂生命旋律
但昭义教授介绍说,这场音乐会的第一篇章《哀恸》,将以贝多芬的《悲怆》开头,这是一首有足够分量的开篇曲,它的“引子”以悲壮、凝重的乐章表达了大自然的灾难给人的感受,同时“快板”也以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旋律表达出“不要在灾难面前倒下”的心声。第二首曲子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悲歌》,它和第三首曲子――茵方特的《哀伤的》同样以凄婉、哀伤的旋律动情地表达出对整个民族的悲恸和哀伤情绪。而为第一篇章压轴的是陈萨演奏的肖邦《幻想曲》,则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人民的思念和对苦难不屈的抗争,为下一篇章埋下了伏笔。
音乐会的第二篇章名为《追思》,以《少女的祈祷》、《爱之梦》、《思恋》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四首曲子表达了对手足同胞的拳拳爱心,以及为逝者祈祷追思的深切情意,将由古静丹、潘林子等少年钢琴家演奏。第五首曲子是陈萨带来的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这首具有幻想风格的奏鸣曲,以“银色”的月光样的旋律寄托着哀思,让人不由自主地在宁静的气氛中发挥想像,最后它以一种雨过天晴般的明朗情绪,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希冀。
音乐会的第三篇章《挺起民族的脊梁》,将以振奋人心的旋律为整场音乐会画上一个有力的休止符。这部分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肖邦的《辉煌大波兰舞曲》,但昭义教授介绍说,这首曲子以振奋人心的号角、热情的乐章表达出民族团结的号召,将由近来崭露头角的少年钢琴家徐起演奏。最后,由薛啸秋、邬丹霞等联合演奏的压轴曲目――钢琴协奏曲《黄河》将以恢弘的气势奏响一曲坚强、勇敢的炎黄儿女的“生命之歌”。“曲目把我们的心意都融在里面了”,但昭义教授说。
陈萨义无反顾回国挑大梁
5月31日,刚刚回国的青年钢琴家陈萨在北京参加了一场“川籍音乐家赈灾义演”的音乐会,6月12日在深圳的这场义演是她回国后的第二场义演,也是她近期在国内仅有的两场义演之一,12日之后她就要回到欧洲。“接到但老师和《深圳商报》关于义演的邀约,我立即答应了,这是义不容辞的。”陈萨对本报记者说。
陈萨告诉记者,她最初听到地震的消息时,第一反应是震惊,当看到那么多孩子就这样被地震夺走了生命,她感到非常痛心。陈萨当时身在德国,欧洲电视台时事新闻的头条几乎都是对四川震灾的报道,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自救行动高度关注,并且当地华人举行了许多募捐赈灾活动。和恩师但昭义一样,陈萨的籍贯也在重庆,这次地震中她的亲友都很幸运,平安无事。陈萨一直在想:“除了捐款,我还能做其他一些什么事情?”作为艺术家,她认为义演是最直接的方式,“每个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当所有个体的力量聚在一起,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在这次义演音乐会上,陈萨挑大梁演出,她将独奏两首曲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肖邦的《幻想曲》,都是相当有分量的曲目。这两首曲子是经过陈萨和但老师的精心挑选的,她介绍说,《月光》奏鸣曲会将人带入一种沉思的氛围,最后以热情的乐章结束,表达了一种哀而不伤的情感;《幻想曲》则以富有特色的进行曲的节奏,从庄重肃穆开端,发展成更高昂的情绪,具有鼓舞人心的意义。“在现在这个时候,我们除了向不幸逝去的人们寄托哀思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活着的人们给予帮助的力量,给他们希望。”陈萨说,她的这番话,正好也说中了本报与但昭义教授发起这次义演的用心所在――告慰亡灵,鼓舞生者。在汶川大地震三十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以一曲“生命的咏叹”献给汶川大地震的逝者和幸存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