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上海超拨乐器有限公司、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协办、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与作曲系承办的2007“帕拉天奴”杯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于6月4日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圆满落幕。
本次比赛是一次全国性的音乐创作比赛,此次大赛面向海内外华人自由征曲,征求2000年以来创作的原创新作品。作品以“突出中国音乐文化特色,具有时代感和民族风格,兼容艺术性、技巧性、可听性”为主旨,以钢琴独奏、双钢琴、钢琴四手联弹为主要演奏形式。大赛自今年2月征集作品以来,共收到来自海内外的381部作品。在经过8轮的初审后,最终有32部作品入围最后的决赛,其中儿童组作品5部,成人组作品27部。参赛的选手除国内的各界人士外,还有来自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作曲家。作曲者的年龄差距也十分悬殊,最长者已有85岁高龄,最小者年仅7岁。
本届大赛的评委阵容十分庞大,邀请了15位海内外知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担当评委,组成了以作曲家杜鸣心和钢琴教育家周广仁为主席,叶小纲、陈怡、杨立青、范哲明、曹光平、储望华等人的评委会。尤其是来自全国9所音乐学院的作曲家们,他们的参与更增强了比赛的公正性与透明度。6月4日,大赛的“决赛暨颁奖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经过下午和晚上连续两场音乐会的角逐后,当晚共有21部作品最终获奖。
此次大赛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特点,首先是作品奖与演奏奖的并设。在我国以往的作曲比赛中,大都只设作品奖,而无演奏奖。评委们一致认为,本次比赛设立了演奏奖,这无形中促使钢琴演奏家来关心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促进钢琴作品的传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其次是作品公正的评选方式。由于大赛征到的稿件数量较多,初评时评委分为两组进行评审。每一组淘汰下来的作品再由另一组评委作第二次评审,有争议的作品由评委再次对其重新投票。参赛的作品全部匿名参评,入选决赛的作品也都邀请其他演奏者上台弹奏,这些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比赛的公正性。
本届钢琴作品比赛的宗旨,是为“发展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促进和繁荣中国钢琴音乐的多样化创作,发现、培养青年作曲家,激励新老作曲家为建设中国钢琴艺术学派而共同努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