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报导资讯
克莱默谈音乐
2019-01-06 11:29  浏览:68
      10月26日的晚上,笔者还在上海东艺聆听小提琴大师吉顿・克莱默和他的波罗的海乐团的演出,不想30日的下午,克莱默又现身浦东国际机场,原来这次他和他的伙伴,是去深圳演出(最近在国内的几个城市巡演),在浦东国际机场转机。于是,在等待转机的一个多小时中,我们与克莱默大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年轻时以另类前卫、技艺高超、演出时动作表情极度夸张、被誉为“帕格尼尼再生”的一代天骄,而今已步入花甲之年,满头花白、神态内敛,令人感叹时光的造化。  
      克莱默说,年轻时拉了许多浪漫作品,现在更注重内容深厚、深刻的作品,如晚期的贝多芬和舒伯特。拉贝多芬要比帕格尼尼难。当然,我们身处现代,也要关注现代作品,所以,对马勒、贝尔格、巴托克、肖斯塔科维奇、施尼特克、还有前苏联和东欧的一些作曲家等的作品,拉得也比较多,我追求的是古典与现代相结合。  
      每次挑选演出曲目,也是个难题,因为太多,就像中国菜,不知怎么选。每次演出,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挑战,这包括自己的状态和演出的场地。两年前我到上海的东方艺术中心演出,感觉声音比较干,这次感觉声音滋润了许多,尤其是灯光用得很好,很有灵感。音乐家对演出环境的声音是很敏感。演奏者与观众有时并不一致,有时候很想演得好,但观众听不懂;而有时候是很一般的演出,观众却会有热烈的掌声。就像著名的钢琴大师施纳贝尔说的,在一场不好的音乐会后,观众也会鼓掌。所以,我对自己的演出并不一定看评论,而是更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  
      现在的唱片公司有包装、有宣传,但真正的爱乐者要远离那些宣传,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真诚。  
      谈到听众、演奏者和作曲家的关系,克莱默说,第一,演奏者不能为了一味取悦听众而去演自己不熟悉、不理解、没有充分掌握的作品;第二,演奏者的表演不能凌驾于作曲家之上,他只是沟通作曲家与听众之间的桥梁。演奏者对音乐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不能停留在一些自以为是的感觉中。我一直都在寻找音乐的真谛,每一次的演出都是在寻找。  
      谈到自己的老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对自己的影响,克莱默说有两点最为深刻,一是演奏家要服务于音乐、服务于作曲家,而不能太自我膨胀、太虚荣;二是要永远尊重别人的兴趣和想法。  
      当被问到他年轻时与现在的演奏风格、包括舞台肢体动作的不同,克莱默说,自己似乎没有感觉到有很大的不同,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年龄对自己目前演奏技术的表达,还没有什么限制,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会有。我至今还能保持演奏艺术的青春活力,有一个“秘方”,那就是多与年轻人在一起。年轻人对音乐有渴望、有活力、有想象。我不像有的人,轻视年轻人。其实,青年才是音乐的未来。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