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讯
锣的历史
2019-01-06 11:29  浏览:175
[BR][IMG align=right src="pic.asp?id=75639891"]锣源于少数民族乐器,历代应用颇广。 [BR][BR][BR]  锣:我国常见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各具特色,音响宏亮,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BR][BR]  《旧唐书・音乐志》(卷29)在“铜拔”条目中曰:“铜拔,亦谓之铜盘,出自西戌及南蛮。”这条记载中所说的铜盘是关于“锣”的最早记载。[BR]  秦汉以后,随着民族间的交往,铜锣逐渐向内地流传。古代锣曾称为“金”,并用于战争,两军交战,常以锣来指挥,有鸣“金”收兵之说。 [BR][BR]  据唐杜佑《通典》记载:公元六世纪前期,后魏就开始有了铜锣出现,当时称“打沙锣”。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锣可能是由西北少数民族或外国人传入。 [BR][BR]  宋代,锣在民间音乐形式“鼓板”中被应用。 [BR][BR]  到了元代,除民间的迎赛神社常常鸣锣外,它还是杂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它除在宫廷“宴乐”使用外,也在民间流行,当时锣的制造和演奏已具有一定水平。 [BR][BR]  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锣在明、清的昆曲伴奏中已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大锣西传欧洲,在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开始将大锣用于管弦乐作品中,是交响乐队中唯一的中国乐器。 [BR][BR]  20世纪以来,锣已广泛用于地方戏曲、民间音乐、民间娱乐和节庆活动中,参加各种乐队的演奏。此外,它还是小贩和耍猴者沿街招揽生意的工具,以锣的特有音调代替叫卖,称之为“唤头”。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