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神鸟、排箫、角形玉杯和玉琮有哪些传说?
关注:595 答案:0 悬赏:5
- 已关闭yueqi
- 2014-01-13 01:09
生命之宝:太阳神鸟 请你先闭上眼睛,然后慢慢睁开――这片金箔会给你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它太美了。因为金饰的中心似一轮喷薄的太阳,外有数鸟环绕,学者们就将它叫做了“太阳神鸟”――它被定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也许,它根本就是上天的赏赐,是上天赐给3000多年前巴蜀先民的圣物。 太阳神鸟出土于四川成都市的金沙乡,与它同时出土的还有玉器、石器、骨器、青铜器等2000多件文物。太阳神鸟的外径为12.5厘米,内径为5.29厘米,厚度仅为2微米,重20克。从外形上看,太阳神鸟像是一幅工艺精美的现代剪纸。 太阳神鸟采用了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多种加工技法。因为工具不太锋利,要镂空纹饰图案时,需反复刻画,以至于金箔上有反复刻画的痕迹。器物表面留下了不少细小褶皱――太阳的涡状芒饰的大小、四只鸟的细部略有差异,但正因为如此,太阳神鸟的韵律美才更加突出了。 太阳神鸟的美还在于给人以发挥想象的空间。将太阳神鸟的衬底更换成红色,它便燃烧了起来,四只神鸟围绕着燃烧的太阳,凤凰涅的古代神话再现了;更换成黑色的衬底,太阳芒饰的旋转则如无底的黑洞,与太阳芒饰反向飞翔的神鸟,既如逃离,又似依恋。太阳芒饰与神鸟的反向旋转演绎出了一个神秘而深邃的三维空间。 太阳神鸟中的四只飞鸟应该与“使四鸟”和“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以及太阳崇拜的远古信仰有关。《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述:“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Z乌。”《淮南子・精神训》中说:“日中有乌而月中有蟾蜍。”《山海经》中亦有多处关于帝俊之裔“使四鸟”的记述,这说明古代巴蜀先民是崇鸟拜日的。 巴蜀自古封闭,但相对闭塞的生存环境却造就了古代巴人以“旋转”作为图腾崇拜的习俗,古蜀地同样孕育出了辉煌的文明。 四只神鸟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十二束火焰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的周而复始――太阳神鸟具有科学的涵义。 群山环抱中的巴蜀盆地其古代文明与中原文明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比如,金沙文明与同时期的中原商王朝一样也讲究祭祀,不同的是,商王朝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祭祀与征战视为同等重要的立国之本,而金沙先人却不然,祭祀是他们祈福消灾的唯一选择。有专家认为,因为忽略了武装力量的建设,金沙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灵光一闪便被后来的外来势力灭亡了。 和谐之宝:排箫 排箫,古称龠(读音为yuè)。相传,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龠了,后来,人们将龠也就是我们今天叫做排箫的称作“和”。龠由来已久,《吕氏春秋・古乐》记载,黄帝命乐官伶伦制作乐律,伶伦从昆仑山北谷取翠竹断成十三截制成龠,并以龠管音高和对应管长制成定出了十二律。五帝之一的颛顼也是个乐迷,他命乐官飞龙编制乐舞《承云》,乐曲仿效八方来风之音,以龠吹奏之。 远古的统治者们为什么会钟情于龠呢?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解释道:“王者功成作乐”“生民之道,乐为大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教化百姓,乐是重要手段。龠作为远古时期重要的乐器之一,以其空灵的气质而在乐舞或者说在教化百姓的过程中曾经大显神通。 龠本是上古乐队里用作和声的乐器,这种上古时期的竹管乐器,有“吹舞之异,施于吹以和乐,则三孔;施于舞以和羽,则六孔或七孔”的功能,因为被改称作了“和”之后,人们便由“和众声”演绎出了“和谐”、“协调”、“温和”、“和缓”、“唱和”等词汇。 古代行礼奏乐,多种乐器合奏的时候,龠“以和众声”起到的是和声的作用,龠是古代音节的自然和弦。 今天的排箫、笙、芦笙的鼻祖都是龠。 享乐之宝:角形玉杯 或许真的是上天的恩赐,地球上无论哪儿的人,只要是进入了文明社会,就都有酒喝了,中国也不例外。2000年前,称霸岭南的南越国第二代国君赵胡,按当今的标准来说,可以算作是一个地道的酒徒。 1983年6月9日,深藏于广州越秀山麓的象岗山腹部的赵胡的冥宫被意外地发现了。考古人员在赵胡的大墓里发掘出土了数千件随葬器物,这其中,多半都与吃喝有关。随之出土的几尊青铜鼎底部有烟炱的痕迹,说明这些炊具是实用之物,几尊鼎内分别盛有猪、鱼、鸡的骨骸和青蚶。吃得这么丰富,酒自然也就含糊不得,比如出土的一尊青铜提筒,提筒的腹下圈足处有一段圆管形的“流”,显然,这种提筒是用来酿酒的酒缸。另外,大提筒通高50厘米,口径46.5厘米,以这么大的酿酒器皿做酒,可见,赵胡至死也还是忘不了以酒为乐的。 说起赵胡的以酒为乐,这尊被学术界定为国宝的角形玉杯是不能不提的。角杯的做工极其精湛,外壁运用了圆雕镂空、高浮雕、浅浮雕和线浮雕四种技法雕刻出了四层纹饰。杯底的端部反折向上回转,镂空成飘逸的云纹。杯口缘下浅浮雕着一只夔龙。龙体修长,环绕杯身。此杯高18.4厘米,以一整块玉石雕琢而成。不过,玉杯无法单独竖着摆放,赵胡握着它饮酒,应该不会是细酌,而是一次一杯地痛饮。 喝得太多了难免伤及龙体,赵胡仅仅活到50岁便一命呜呼了。这要比打下南越江山的开国皇帝老父赵佗差远了,戎马一生的赵佗活到了90多岁才归西。至于说赵佗是不是个酒徒,因至今没有找到赵佗的墓穴,所以无法做出确切的结论,不过,据史书记载,赵佗倒是一个既不好酒也不好色的能征善战的将军。 古时候,人们迷信以犀牛角做的酒杯有解毒的功效,后来,犀牛角不容易得到了,而按犀角形状做成杯子的习惯却被后人继承了下来。 尊贵之宝:玉琮 公元1986年开春,浙江省余杭县长令乡制动材料厂准备将厂房后边的叫做反山的小山包铲平以扩建厂房。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反山上的泥土像被烧过一样坚硬,工人们只能挥着铁镐,一点点慢慢地挖。不到一棵烟的工夫,工人们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因为铁镐下边露出了几个小墓。 闻讯赶来的省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开始了常规发掘。工人们发现的是清代墓葬,只几天,几座清代的墓葬便被发掘完了,但是,考古人员并没有撤离,因为在清代墓葬的下边,发现了汉代墓葬。几周以后,汉代墓葬也发掘完毕。不过,考古人员还是没走,因为,汉代墓葬的下边出现了夯土,出现了夯土就意味着还有遗迹,那么下边比汉代墓葬还要早的会是什么年代的墓葬呢? 考古人员隐约感觉到,在良渚文化区域之内的反山或许会有更大的发现。事情果真如考古人员预料,不经意间,一个震惊世界的遗址被发现! 考古人员自反山墓地发掘出土了1100多件5000年前的良渚玉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玉琮。 玉琮是余杭先民也就是良渚人祭祀时的礼器,是良渚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的,最能代表良渚时期的器物形制。值得注意的是,琮是各类玉器中唯一一种趋向于中空的玉器,如此创意意味着什么?或者说,玉琮是干什么用的?或许颇有深意存焉,不过,深意何在呢? 古籍有云:“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琮乃祭地用具;《公羊传・定公八年》中说:“琮,以发兵”,琮为兵权的象征;《周礼・典瑞》中说:“疏璧琮,以敛尸”,琮可以保持尸体的不腐;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琮的功能说:“瑞玉”,琮是美玉;清高宗弘历谓之曰:“盖古时舁辂辇或以此饰竿头”,琮是装饰在车轴或者挑在竿头的饰物。以上诸说法大相径庭。 关于良渚玉琮的用途,现代学术界大致有这样几种推断:其一,良渚玉琮象征阴性和土地,古人以琮祭奉女性先祖和土地;其二,良渚玉琮源自母系社会对女性生殖的崇拜,而器形的体积越大、节数越多,氏族的女性首领的地位就越高;其三,良渚玉器是祭祀时祖先灵魂降临的场所,中间的圆孔是祖先灵魂居住的小屋,器形指天坐地,祖灵既可从天而降,亦可由地而出,琮身上的圆眼人脸代表古人崇拜的太阳神;其四,有学者根据良渚玉琮大多外方内圆的特点认为,这是原始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玉琮的方和圆表示地和天,中间的穿孔表示天地之间的沟通,祭祀的时候,玉琮的中间圆孔插入木棍象征通天的柱子,器身上的神灵是巫师在祭祀的时候与祖先神灵沟通的帮手。 玉琮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也许,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出土的实物增多,围绕着玉琮的猜测将会更多,或许,到时才能将玉琮的用途说清楚。 实际上,早在清中期良渚玉器在市面上就常见了,被称作玉痴的清乾隆皇帝就收藏了许多良渚玉器。到了民国,常有余杭一带的农夫挑着担子,装着满箩筐的良渚玉器到上海像卖萝卜白菜似的低价叫卖,以至于大量的良渚玉器流失到了国外。
最佳答案
暂无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