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许多笛子乐曲都已成为音乐艺术院校的必修曲目和艺术院团演出的保留曲目,同时也成为业余考级中的主打乐曲,至今依然被广大音乐专业工作者以及音乐爱好者广为传颂,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这些作品原来基本上是以民族乐队伴奏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或相关表演场所,对于音乐院校的学生在演出和考试等表演场所中来说,这种伴奏形式存在着不宜组织和排练困难等诸多问题。近年来,许多的独奏乐器(二胡、琵琶、古筝等)的伴奏形式都已转换为由钢琴来伴奏,但钢琴伴奏并不等于取代乐队伴奏形式,只是进一步增加了它的表现空间,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伴奏形式。
本曲集收集了20世纪以来不同风格的优秀创作作品,例如:《牧笛》、《扬鞭催马运粮忙》、《牧民新歌》等,这批作品在社会上传播广泛且影响深远。本书随书附赠两张CD,以便学习和欣赏者参考。
作者简介
张维良,著名的笛箫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副系主任,华夏室内乐团团长,中国音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南京东南大学名誉教授,张维良先生1957年生于江苏苏州,自幼喜爱音乐,八岁开始学笛,1967年得到著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的精心培养和系统训练,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1981年转入音乐学院器乐系,1982年毕业留校担任笛子专业主课教师,兼任中国音乐学院实验乐团演出工作,同时亦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和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兼任中日青年文化交流中心客座教授。
张先生先后师从冯子存、刘管乐、赵松庭、王铁锤等名家,并在1983年至1985年随著名作曲家王酩学习作曲技术,1982年参加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获得笛子组第一名优秀表演奖;1983年以笛子独奏曲《太湖春》获中国音乐学院首届创作比赛二等奖;1987年参加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获一等奖以及箫与箜篌演奏曲《清明上河图》获得1987年国际放送基金大奖;1988年以笛独奏创作曲《南韵》获全国第六届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三等奖。
1987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个人独奏音乐会,由中央交响乐团协奏,韩中杰先生指挥,次第从传统曲目到现代作品进行了全面展示,既有以民族音乐为素材改编的笛箫独奏曲,又有在传统笛箫演奏技法的基础上,运用某些现代作曲技法而创作的笛箫独奏曲与协奏曲,第一次将箫以独奏的形式搬上舞台,并与交响乐队合作;同时在笛子的演奏过程中,将这一中国古老乐器与西洋交响乐队和谐的配合,既保持其原有之中华古韵,又运用了全音阶以及十二音序手法,成功地将笛子的音域拓宽至三个八度,杰出的表现被誉为“对整个笛箫演奏艺术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在教学中,张维良先生将自己从事演奏专业的体会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但在1987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笛、箫演奏法”一文,其研究论文“笛箫乐器呼吸理论及其实践”亦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另有《箫演奏法》、《箫曲集》等著论十余篇,尤其近年来培养出的学生或在中国境内各项重大比赛中获奖、或跻身于各专业文艺团成为骨干力量,实力都不容忽视,他曾数度参加中国的各项重大演出,亦先后出访了香港、菲律宾、奥地利、法国及英国等地演出。都备受赞誉。此外,亦担任多部影视名片如:《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红楼梦》、《王昭君》、《诸葛亮》、《开国大典》等的独奏工作。 激光唱片《箫的世界》、《张维良的吹管艺术》、《醉笛》、《箫幻天音》、《问天》等十种。